首页 > 都市小说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二百零七章 改革,从制片厂开始!

第二百零七章 改革,从制片厂开始!(1/2)

目录

“同志,你好,我想问一下,我能不能订阅几份报纸?”

来到了邮政局的柜台前面,李长河微笑着问道。

“住哪个大院的?”

柜台里面的工作人员十分随意的问道。

“华侨公寓”

听到李长河的回答,柜台里的工作人员面色微微一变,随后正色的看向李长河:“您是华侨?”

“系啊,唔杭港来的啊”

李长河随口给他飚了句粤语。

对方的神态立刻凝重了起来,随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位同志,您想订什么报纸?华侨公寓那边,我们有专人配送的。”

“这样啊,那什么《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解F军报》,《青年日报》这些都订,然后再加个《京城日报》”

李长河将几种常见的大报纸都订上,也不是说他一定会看这么多。

但是多订上,肯定能解闷打发时间。

“对了,《参考消息》您不订吗?”

工作人员这时候主动问了一句。

李长河有些诧异:“我能定《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报刊,这份报刊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国内唯一一个具有正规资质刊载外电的报纸。

也就是说,你可以在这上面,直接看到由新华社翻译的世界的新闻。

只不过,这份报纸,目前属于定级刊物,普通的老百姓是不允许订阅的,只有县团级以上的单位集体和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订阅。

而如今听工作人员的意思,是他可以订阅?

果不其然,只听工作人员点头说道:“今年参考消息放开了一定的限制,我们有些特别居住地的同志也可以订阅。”

“您居住的华侨公寓就属于特殊居住地,是允许订阅的,不过这个价格稍微贵一些。”

“另外你得提供身份证明,您的华侨居住证,或者华侨公寓的产权证这些都可以。”

“我带了,您看看!”

李长河出门的时候,把房子的证明带上了,除此之外,还带了华侨办给他开的证明。

这个证明不是证明他是华侨的,是当初证明他从港岛转账外汇的证明,但是现在也可以扯虎皮拉大旗嘛。

看到李长河真的住在华侨公寓之后,工作人员点点头。

“那同志您是半年订还是年订?”

“对了,参考消息是只允许年订的”

所谓年订,就是一次性订一年的,半年订就是订半年的。

“嗯,我全部都是年订,您给算一下多少钱?”

李长河肯定年订啊。

“您好,一共是172元3毛”

李长河点点头,随后钱包里拿出了172.3元。

像这些报纸,《人民日报》这些,都是5分钱一份,而《京城日报》最便宜,2分钱一份。

那个《参考消息》贵,李长河接过单子看了一下,参考消息一年要73块钱,折算下来的话是吗2毛钱一份。

也难怪限定级别和单位,一般的老百姓也订不起啊。

“我那边家门口有信箱,帮我每天把报纸放到信箱里就行。”

他们这些房子门口都安了信箱,信箱还都不小,放报纸绰绰有余。

“对了,今天的给我,我直接带走就行了!”

“好的!”

随后,李长河拿着一沓报纸,往家里走去。

回去的路上,李长河哼着歌。

没想到买了华侨公寓的房子还有这隐形的好处。

不光订了报纸,连《参考消息》都订上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大多数人看报,还得从阅报栏上面看。

就是跟后世路边立得广告宣传牌一样,官方会定期把报纸贴在里面,有阅读需求的就去看。

然后就是单位订阅,基本上各单位都每天订阅很多报纸。

少部分人可以家庭订阅。

这还是城市居民。

至于农村,就等着看大队里什么时候来报纸就是了,很多时候看到的信息都是迟滞了很久的了。

回到家,李长河拿着一沓报纸进了屋。

客厅里,朱啉跟龚雪还在模仿着《信》中的表演。

“伱们继续,我去书房看会报纸。”

李长河摆摆手,直接走进了书房。

书房其实就是自带小卫生间的那个房间,李长河在里面摆了一张书桌,算是方便自己。

坐在窗前的椅子上,他将报纸展开,然后一张张的看了起来。

“嗯?”

【高考是为国家选材,坚决不能让个人的私心毁掉祖国的建设大计】

好大的标题。

李长河好奇的看了下去,然后看完之后,脸色有些古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