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小说 > 篮球之黄金时代 > 第三十章 创死他

第三十章 创死他(2/2)

目录

如甘国阳所料,首场比赛巴克利打得非常卖力,在芝加哥体育馆13000名观众面前,和乔丹展开了正面对决。

乔丹拼尽全力,拿下了18分7个篮板7次助攻,还有多达5次封盖——其中盖巴克利两次。

巴克利砍下了15分6个篮板和3次助攻,华盛顿子弹在客场100:109输给了公牛。

赛后甘国阳嘲笑巴克利,篮板球拿的都没乔丹多,巴克利反驳,自己的上场时间少!

“那你还被迈克尔盖了两次呢。”

“我…我以后一定会找回来的。”

18分,对甘国阳来说不算特别大的挑战。

但甘国阳知道,首战他的目标是帮助球队赢下比赛,而不是赢下乔丹。

两人的赌注不过是枯燥比赛日程中的一点小调剂而已,他不会为了赢乔丹而刻意多出手刷分的。

10月27号晚上,堪萨斯的肯帕体育馆,1984-1985赛季揭幕战。

这座造型颇为奇特的体育馆,今晚到场了14000多名观众,上座率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在当时已经算很不错了。

毕竟堪萨斯国王从50年代开始,来来回回换了好多个城市,在堪萨斯这个篮球之城却还是难以稳定立足——这里的篮球迷大多都是堪萨斯松鸦的死忠,没人愿意来看战绩糟糕的国王。

国王为了提升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还在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设置了第二主场,结果就是两头不落好。

内布拉斯加那个地方,连人都没几个,谁有闲工夫来看篮球啊。

今晚上座率不错,多多少少有开拓者和甘国阳的功劳,上大学时公路旅行,甘国阳还来过堪萨斯。

穿上开拓者的红黑色11号球衣,换上Avia的红黑配色球鞋,走上球场的甘国阳在画风上给人感觉就不一样。

在当时光线不算太好,甚至有点昏暗的体育馆,甘国阳像一团光,在一众黑人球员里特别显眼,大家不自觉都会看他。

拉姆齐让甘国阳登上了首发位置,大前锋是米切尔-汤普森,小前锋范德维奇,得分后卫吉姆-帕克森,控卫瓦伦丁。

一个从年龄到能力,都比较合理、全面的阵容,德雷克斯勒作为第六人坐在板凳上。

这套首发要说有什么问题,就是范德维奇+帕克森的锋卫组合防守太差。

两个白人外线,火力旺盛,但防守能力和态度都不怎么样。

如果NBA允许联防,他们的缺陷会被大大降低,可NBA只能人盯人,问题可就来了。

杰克-拉姆齐当然知道这个问题,但他也知道,没有完美的球队,大家都在扬长避短。

甘国阳站上中圈跳球,对面是拉萨尔-汤普森,一个身高6尺10,但身材非常强壮的内线。

几分钟之后,拉萨尔-汤普森就和很多第一次与甘国阳交手的中锋一样发出感慨:“这家伙力量怎么那么大。”

这点就和第一次面对乔丹的球员差不多,“这小子怎么这么快。”

开场双方就展开了对攻战,因为24秒进攻限制的存在,NBA比赛节奏比NCAA快的多。

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NBA的场均得分逐年上升,到110分左右开始上下浮动。

上个赛季联盟场均得分110.1分,在三分球用的很少的情况下,单场110分靠的就是多回合快速进攻2分2分投出来。

甘国阳跟着瓦伦丁、帕克森、范德维奇等人折返跑了好几个回合,篮板球已经抢下好几个了。

拉萨尔-汤普森是个前场篮板高手,可是当甘国阳牢牢卡住篮下时,他根本冲抢不到。

有了后场篮板球的保证,开拓者进攻没有后顾之忧,范德维奇和帕克森能放心大胆的往前场冲,而不用留在罚球线内一起争后场篮板球。

两队首节五分多钟,哐哐一顿乱轰,到国王叫暂停时,比分不过是15:12,开拓者领先3分。

两队的命中率实在不好看,一个百分之四十,一个百分之三十多,甘国阳已经收了6个篮板球了,包括2个前场篮板。

“你们再这么铁一会儿,我今晚要拿40个篮板了!”甘国阳在替补席上提醒大伙儿。

其实开拓者的进攻打得虽然快,但并不粗糙,相反他们的战术非常有序。

瓦伦丁是很稳健的组织者,范德维奇和帕克森作为白人球员,有着很好的战术素养。

汤普森在大学打了好些年,同样是教练眼中可靠的内线。

甘国阳更不必说了,别看他嘴里骂骂咧咧,训练中玩花活儿,到了比赛该好好打的时候,打得比谁都板正。

拉姆齐都赞叹,甘国阳在弧顶的几次掩护都是教科书级别的,结结实实的完美挡人,比当今联盟绝大多数中锋做的都要好。

可惜队友没有把握住机会,投篮不中,没有将比分拉开。

拉姆齐鼓励球员们,投的更加大胆,跑的更快,“在第一节要把你们的进攻感觉找出来。”

赛季伊始,球员们的任务不仅是赢球,还有找状态,让身体找到比赛感觉。

NBA赛季是非常漫长的,起起伏伏,一个好的开始能让后面的路顺畅很多。

“甘,你要不要休息一会儿?”拉姆齐问喝水的甘国阳。

“休息?您对我可真好,我要是一直在您手下打球,我能打到五十岁。”

“少放狗屁了,上场去吧,他们命中率不行,你TM的不能自己打?”

拉姆齐对甘国阳在抢到两次前场篮板后不自己攻,而传给队友颇有微词。

当然,他只是嘴上说说,他知道,甘国阳是为了帮队友找手感。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