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都是人情世故(2/2)
石广勇哑然失笑,一时间倒是忘记了这茬。
他想了想,“你那学院……倒是可以预留点机动名额。”
说罢,石广勇冲着他挤了挤眼睛,“既然你要搞那么大,这些……都是人情世故的。”
里面的弯弯绕绕,卿云心里门清。
无非是学院叫做什么国际商学院、国际工学院、国际软件学院之类的。
这事倒是可以做。
文凭上的章是復旦的,对招生也更加有利。
不过具体的,还是宋儒华去搞。
“第三,我会设立一个基金,运营模式效仿李政道先生纪念其夫人秦惠女士的‘政基金’,每年定向资助校内700个贫困大学生,从本科到研三每个年级100个,每人1万元,基金的名字……云缦基金。”
每个年级100个,其实不少了,卿云甚至认为再过几年后,这100个名额说不定学校压根就找不到几个人用。
在国内,贫困生有非常多,但贫困大学生却真的太少了。
人们看到的贫困生绝大多数都不是真的贫困生,因为真的贫困生是看不到的,媒体对真的贫困生没有兴趣。
大家看到的贫困生都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贫困生,因为他们逆袭,因为他们超出常人的成绩会引起关注,导致大家认为贫困生就是那个样子的。
其实真的不是。
大多数贫困生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看法和正常人压根不一样,正常人也理解不了。
他们关心的问题只有一点,孩子能给他多少钱?
怎么能让孩子多给他钱?
孩子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无所谓。
孩子去偷去抢都可以,孩子不会父母可以教你,孩子不愿去,父母可以逼你,甚至可以跪下来磕头求你。
教导孩子好好学习是笑话,想办法怎么赚钱才是他们的正事。
把十多岁的女儿嫁给四十多岁的残疾人多收彩礼算是恶劣的,但是不算非常恶劣的。
因为……坦率的说,在改开以后,家里依然还如此贫困的家庭,除了地理位置区域自然禀赋外,多多少少都有些咎由自取的原因。
他们才是真正的躺平元祖一代。
怨天、怨地、怨人、怨社会、怨世道,反正不怨他们自己。
真的贫困生压根就没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他努力不努力,无论他怎么做。
那些没有机会改变命运的贫困生谁会在乎?
他们就是小学毕业,就是初中毕业,就是高中毕业,那些可以改变命运的贫困生的所谓励志故事,那些感动得大家一塌糊涂的事迹,在这些没有机会改变命运的贫困生眼里,只有会心一笑。
吸毒家庭的孩子,什么时候看过他们逆袭?
酗酒家庭的孩子,什么时候看过他们逆袭?
赌博家庭的孩子,什么时候看过他们逆袭?
有这样问题的家庭是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算的,但这些家庭的孩子像无人关注的小草一样,默默无闻。
不过这些,卿云管不了,他愿意资助的,是那些能从地狱里爬出来,站在阳光下的孩子。
天助自助者,天都不助的,他这个人为啥要逆天而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