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九百五十六章 警告李侍郎,借力打力

第九百五十六章 警告李侍郎,借力打力(2/2)

目录

朱瀚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决绝:“不错,我们必须先发制人。标儿,你即刻召集心腹幕僚,商讨对策。同时,我也要亲自去会一会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看看他们究竟有何打算。”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担忧:“瀚王叔,此事凶险万分,您一定要小心。”

朱瀚微微一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放心,我自有分寸。你只需守好东宫,稳定朝中局势。记住,无论发生何事,都要保持冷静与镇定。”

朱标重重地点了点头:“瀚王叔放心,标儿明白。”

言罢,两人分头行动。朱标匆匆离去,召集幕僚商讨对策;而朱瀚则换上便装,悄然离开东宫,踏入了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另一角,一场针对太子的阴谋正悄然酝酿。一些心怀不轨的朝臣与地方势力暗中勾结,企图利用朝中的混乱局势,发动一场政变,推翻太子的地位。

夜色如墨,京城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更夫的梆子声偶尔打破这沉寂。朱瀚身着便装,步伐稳健地穿梭在狭窄的巷弄间,他的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黑暗,洞察一切隐秘。

他来到了一座看似普通的宅院前,轻轻叩响了门环。不多时,门缓缓打开,一位中年管家模样的人探出头来,见是朱瀚,连忙躬身行礼:“瀚王爷深夜造访,有失远迎,请进。”

朱瀚步入院内,管家引他至正厅。厅内已有一人等候,那人身着华服,面容阴鸷,正是朝中一位颇有势力的官员——李侍郎。

“瀚王爷深夜来访,不知所为何事?”李侍郎皮笑肉不笑地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戒备。

朱瀚微微一笑,径直走向主位坐下,目光如炬:“李大人何必明知故问?京城近日风起云涌,本王若是不来,只怕这朝中的天,都要变了颜色。”

李侍郎脸色微变,但旋即恢复镇定:“瀚王爷言重了,朝中一切如常,何来风云之说?”

朱瀚轻轻一笑,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大人,你我皆非愚钝之人,朝中某些人暗中勾结,意图不轨,你以为本王真的毫不知情吗?”

李侍郎沉默片刻,终于卸下了伪装,冷笑道:“瀚王爷既然已经知晓,又何必来此废话?莫非是想分一杯羹不成?”

朱瀚眼神一凛,语气变得冰冷:“李大人此言差矣。本王此来,并非为了分羹,而是为了护我大明江山稳固,为了辅佐太子登基,以承继先帝遗志。”

李侍郎冷笑更甚:“太子?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何德何能继承大统?瀚王爷若是有意,不如我们联手,共谋大事,何必寄人篱下?”

朱瀚闻言,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大胆!太子乃先帝钦定,德才兼备,岂容尔等宵小之辈妄加议论?你若再执迷不悟,休怪本王无情!”

李侍郎被这一喝吓得浑身一颤,但随即又强作镇定:“瀚王爷何必动怒?这天下本就是有能者居之,太子无能,自然该让贤。”

朱瀚冷笑一声,站起身来,缓步走到李侍郎面前,目光如刀:“有能者?你以为自己就是那‘有能者’?告诉你,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太子是朱家的嫡长子,他若不能继位,谁又能有资格?你若再敢胡言乱语,休怪本王不客气!”

李侍郎脸色铁青,却也不敢再轻易挑衅这位权势滔天的王爷。他心知,自己虽然背后有人支持,但在朱瀚面前,还是显得太过渺小。

朱瀚见李侍郎不再言语,便知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他转身欲走,却又停下脚步,冷冷地留下一句话:“你好自为之吧。记住,这天下不是靠阴谋诡计就能得到的。你若真想有所作为,就该堂堂正正地去争取,而不是在这里耍这些小聪明。”

说完,朱瀚便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宅院,只留下李侍郎一人站在原地,脸色阴晴不定。

另一边,朱标在东宫内也是彻夜未眠。他召集了心腹幕僚们紧急商讨对策,书房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而凝重。

“诸位,朝中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有人欲趁乱谋反,我们必须提前布局,以防不测。”朱标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一位老练的幕僚陈先生沉声道:“殿下所言极是。但眼下我们最大的敌人并非那些明面上的叛贼,而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势力。他们或许不会直接参与叛乱,但却会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陈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必须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确保对朝中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另一位年轻的幕僚李墨则提出了一个建议:“殿下,我们或许可以借此次危机,进一步巩固太子在朝中的地位。比如,主动出击,揭露那些叛贼的阴谋,让朝臣们看到太子的英明与决断。”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李墨此计甚妙。但具体如何操作,还需仔细筹谋。我们不能打草惊蛇,也不能让朝臣们看出任何破绽。”

朱标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幕僚,最终落在陈先生身上:“陈先生,你经验丰富,以为我们该如何不露声色地加强情报收集?”

陈先生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殿下,情报收集需隐秘而高效。我们可秘密派遣心腹之人,混入朝中各方势力之中,成为他们的耳目。同时,也可利用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宴会、诗会等场合,暗中观察各方动态,搜集信息。”

朱标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计甚妙。但人选需慎重,必须是忠诚可靠之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