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这是阳谋啊(2/2)
陆泽覆灭大渝后,便对于大渝全境掀起来了新一轮的人口普查,用以彻底的掌控大渝。
夏江自知这次很难再隐藏下去,不由想到了如今在陆泽手下做事的秦般若跟滑族人,那些人如今混得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如今竟都能够以滑族人身份在西境光明正大的露面。
夏江一合计,便决定去投靠陆泽。
然后...我们的首尊大人便被陆泽当成了新年礼物,送到了金陵城来。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虽然彼此的立场不同,但梅长苏对于陆泽还是由衷欣赏,后者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跟治军手段,将西境军打造成了现如今的虎狼之师,将大渝皇属大军全部斩落马下,武威王亲卫军的神武军更是骁勇难挡,跟大梁境内的行台军高下立判。
当年的祁王试图改良军制而未果,政务腐坏军备废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萧景琰登基以来虽大力整饬,略有好转,但数十年的积弱,又岂能在朝夕之间治好。
重病还需猛药。
对于这一点,陆泽已经给出来了最好的答案。
西境七州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迸发了崭新生机。
但萧景琰却不能这么去做。
大家立场不同,面临的环境也不同。
梅长苏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能由莅阳长公主掀起旧案,重审重判。”
萧景琰心里格外不是滋味。
梅长苏看见景琰这般模样,脸上泛起笑容,宽慰道:“不过就是在尽人事听天命,事到如今,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好,眼下最需要解决的还是边境问题,西境那边在开春后应该会一鼓作气的再掀战端,目标是北燕。”
“那西厉那边...”
“西厉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动作,陆泽敢北伐大渝,想来是早就解决了西厉的麻烦。”
萧景琰眼神凝起,脸上泛有凝重之色:“连西厉都折服在了陆泽手上了吗?”
梅长苏已经从现有信息里猜测出来了真相,点头道:“那支神武军横空出世,一战惊天下,明显是早便经历过血战洗礼,定然是从西厉那边磨砺的刀锋。”
萧景琰将最近整理的政务告知好友:“除了各地安防必须留存的驻军以外,大梁境内可调动的兵力已经统计出来,共计二十一万,其中行台军十四万,驻防军七万,南境那边...”
“南境肯定不能动。一来劳师远调,磨损战力,远水也救不了近火。二来大楚也不是只会看热闹的,霓凰在穆王府那边必须保持着威慑。”梅长苏直接开口,“霓凰年后就要动身回去,后面这一战得靠我们自己。”
萧景琰笑道:“这次我们又要并肩作战了。”
......
正月十六,新年开朝。
莅阳长公主出现在朝堂上,递上谢玉亲笔,掀开了雪冤的大幕。
梁帝萧景琰正式下旨,命纪王、言阙为主审官,复查赤焰逆案。
对于这桩曾经撼动了整个大梁的巨案,当年怀抱疑问和同情的人不在少数,只是由于强权和高压的威逼,这股情绪被压抑了十三年之久。
随着夏江的供认和复审的深入,梅岭惨案的细节一点一滴地被披露出来。
西境七州,群情激愤。
赤焰军当年本就是西境的镇守,十三年前跟皇属大军血战,最终却惨死在自己人手上,这桩案件令西境的民情不免沸腾了起来,百姓对于那位已经驾崩的先帝更是隐有指责之声。
舆论很重要。
陆泽明白这一点。
所以他将把夏江送回金陵城的事情好生渲染一番,转而又将矛头指向死去的那位梁帝,引得民情舆论朝着陆泽想看到的方向在发展,论题逐渐演化到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上面。
“侯爷...这也在你的计划当中吗?”
秦般若神情古怪。
她所指的当然是如今七州之地愤慨的民情。
战争从来都不是沙场上的打打杀杀,双方交手更多比拼的还是综合实力,民心这种东西,毫无疑问属于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陆泽直接借由金陵城里翻案雪冤那件事,将矛头指向先帝。
看见了没有?
大梁萧家...问题很大!
陆泽浅饮着热茶,享受着午后小憩时光:“民情自然很重要,本王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梁帝毕竟是死在陆泽手上,以臣弑君从古至今都是大逆株连的罪名,但这位死去的皇帝如果是暴君、昏君、庸君的话,人们就能够适当的加以理解,陆泽率西境军覆灭大渝,不论兵士还是西境百姓,均是将其视为天神。
现在的陆泽就是要将形象进一步彰显出去,转而告诉大梁的全部百姓。
武威王才是正义的化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开春后征讨北燕,届时金陵那边的反应就很有意思,我倒是想要看到他们在背后烧把火,将西境军的士气再度点燃,从而在将来问鼎那一战的时候,能够更果决的挥刀。”
“那时候的民情只会更加激荡。”
秦般若明白,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
陆泽虽在朝廷叛逆名单之上,但西境军自始至终都是在北伐大渝,从未将刀锋指向过金陵,如今的西境兵士又要攻伐北燕,金陵城新帝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北燕又被陆泽收拢到手下,届时大梁西侧跟北侧全部会面临袭击。
陆泽就是要在征讨北燕的时候,给予萧景琰一次机会。
你可以尽管来袭击我的后背。
......
雪冤进行的很是顺利。
祁王、林燮及此案所牵连三十七位文武官员的大逆罪名被赦免;宸妃、祁王及其嫡系子女入皇陵;冤死者由礼部合议给予其家人加倍优厚的抚恤;首犯夏江被判凌迟....
十三年前的旧案终于被雪冤。
尽管这不是在先帝当朝时候解决,可这总归是平反。
梅长苏来到新建的林氏祠堂,看着父帅的牌位供奉,他神色悲苦难明。
“旧事了结。”
“后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