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心愿达成(1/2)
长安部分百姓,这几日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往日上衙之前,下衙之后的一段时间,长安有几条道路,是格外拥堵的,整条街都是那些官大人的车轿。
但这两日,那几条街道的拥堵,大为减轻。
住在这几条街边的百姓,推门没有看到拥挤的道路,还有些不太习惯。
百姓们只是有一点不习惯,长安各部的官员们,不习惯的可就多了。
陛下十年不理朝政了,以前各衙门的管理还较为宽松。
作为一司主官,迟到一会儿,早退一会儿,都不会有什么后果。
但现在不行了。
几个管理宽松的部门主官,都被三省约谈,回来之后,对于部内官员,自然也严格要求。
获悉了朝廷的风向,哪怕是没有被点到名的部门,也都注意起来。
短短两日,朝中各部,迟到早退现象几乎彻底消失。
很多官员,甚至在下衙之后,还要多在衙门留一会儿,然后步行回家。
他们本来是乘车坐轿的。
整个户部,七位主官,六位被停职,大小事务,都落到了尚书一人头上,听说户部尚书已经住在户部衙门了,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处理公务。
吏部也不好受。
吏部官员因赡养母亲被辞,‘孝’难道也有错?
这封折子递上去,就连两位宰相,都亲自过问了一番。
百善孝为先,儒家将“孝”立为百善之首,这也是儒家道德之纲领。
为了赡养母亲,放弃荣华富贵与大好前程,这是值得称赞和歌颂的,是官员和百姓的表率。
他可以以此为由辞官,但吏部不能批,不仅不能批,还要想办法帮他解决困境。
这件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吏部,而是在地方,从县令到刺史,辞官的条子经了多少人的手,就得有多少人受到惩处。
即便如此,吏部的大小官员,也被责令自省。
其他部门的官员,没空看这两部的热闹,因为他们也都自顾不暇。
礼部这几日,检举弹劾的折子,就像是雪片一般,纷纷扬扬的飘到了中书省。
京兆府衙的官员,二十年前逼迫结发妻子和离,迎娶权贵之女的事情,都被挖了出来,被长安的百姓暗中戳脊梁骨。
一些官员在外面养外宅,偷偷逛青楼,被礼部叫去约谈,同时还通知了原配,不知道让多少官员家里鸡飞狗跳,第二天到衙门的时候,脸上脖子上道道血印。
通过种种渠道,打听清楚之后,各部官员又陷入了沉默。
原来是新科状元,礼部员外郎李诺。
那没事了。
那是朝堂之上,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
不能单纯的以官职和官阶来对他进行衡量。
但想想还是气啊。
不是气李诺,是气上面。
人家堂堂六科状元,六科绝佳,科举史上第一人,上面那些人老糊涂了,就给人家一个礼部员外郎?
如果他不当这个礼部员外郎,不就没有这些事情了?
中书省。
多位中书省的官员,也是这么想的。
本以为让他去礼部这样的清贵衙门,能让他消停一点,谁料到他到了礼部还这么能折腾,中书省每天都要处理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现在看到礼部的折子就头大。
尤其是负责礼部上奏的杜宇,他神色憔悴,眼眶深陷,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
最让人无话可说的是,他这么做,法理上挑不出一点毛病。
作为礼部员外郎,这正好是他的分内之事。
一名中书舍人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问道:“这要怎么办才好,再这样下去,一半的官员都得被停职,朝廷还怎么运转……”
另一位中书舍人感慨道:“当初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上任不满半年,不能对他调职,怎么才能阻止他呢,杜大人都快崩溃了……”
这时,一个声音道:“本官倒是有个办法。”
众人纷纷望向他,杜宇更是忍不住,迫不及待道:“什么办法,快说快说……”
那位中书舍人摸了摸下巴,说道:“新官上任,迫切的想做出一番政绩,但礼部没什么出政绩的事情,所以他才将主意打到了礼法上,如果能给他找一件麻烦的差事,让他忙的无暇顾及这些事情,等到半年之期一过,就立刻将他调离,此局立解……”
杜宇皱眉问道:“什么事情,能让他忙这么久?”
这位中书舍人早有打算,说道:“礼部不是要办什么武林大会吗,这件事情的麻烦程度,还在春考之上,届时要联络江湖各派,统筹朝中诸部,有他忙的,他定然没有精力再管这些小事……”
杜宇道:“但这件事情,已经被诸部否决。”
那中书舍人道:“你可再提一遍,向他们阐明利害,如果他们还是否决,那我们中书省也无能为力,就让他们继续被折腾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