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38章 《黄飞鸿》发表

第238章 《黄飞鸿》发表(2/2)

目录

“爷爷,吃饭了。”

白若雪走出厨房,冲着客厅喊着。

却见白要山一动不动,手上捧着本杂志,脸色时而凝重,时而兴奋,嘴里不停地念叨:

“有意思,有意思。”

“爷爷,您是不是又在看《黄飞鸿》?”

白若雪端着盘子,走了出来。

“这样的奇书,肯定要多看几次。”

白要山站起了身,来到餐厅。

“您觉得奇在哪儿呢?”

白若雪看到他手里的《城》,从拿到家的那天起,自己就翻了两回,其余时间都被白要山“占”着,而且只看《一代宗师黄飞鸿》。

“这个开篇,就奇妙无穷!”

白要山重新翻回了第一页。

就见茶楼上,鱼龙混杂,喝茶的、听戏的、遛鸟的,活脱脱一个翻版的“茶馆”。

偏偏此时,一群西洋传教士在街头,招摇而过,大唱《哈里路亚》,引起众人的侧目。

茶楼上的华夏戏班探头一看,连忙招呼同伴猛拉二胡,非要把洋人的歌声压下去不可。

这是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洋人侵略的不满和愤慨,正当华夏民乐把《哈里路亚》压下一头时,突然传来一道嘹亮的汽笛声。

顿时,茶楼里安静了下来。

戏班的乐师们一个個垂头丧气,收起弦琴,对不可阻挡的战船汽笛声,俯首缴械。

“若雪,你说这写得妙不妙。”

白要山连连感慨道。

白若雪点头说:“方老师用这声汽笛,点出了清末一个无法回避的冷峻现实,西方的工业文明,来到了东方这片农业文明的土地。”

“是啊。”

白要山叹了口气:“面对坚船利炮,哪怕是黄飞鸿的武功再高,也是无济于事。”

白若雪说:“爷爷,方老师跟我讲,他是把黄飞鸿设计一个旁观者,目睹着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却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像我们这一代青年一样,有时候也迷茫地分不清方向。”

“恐怕还不只。”

白要山说这里头的群像非常有意思。

“爷爷,我们边吃边聊。”

白若雪跑进厨房,很快端出两碗大米。

爷孙两人,一边吃,一边讨论。

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对应“金公”,猪八戒对应“木母”一样,黄飞鸿、十三姨、林世荣、牙擦苏等人,都是意有所指。

比如,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和梁宽正直刚勇,但有限于视野狭窄,代表着清末民初全面排斥外来文化的保守派。

与之相反的,是牙擦苏,留洋归来,但矫枉过正,代表着清末民初全盘接收西方文化却丧失了民族底蕴的无根飘萍。

恰恰能做到学贯中西的,只有十三姨。

思想包容,能够把两种文化很好地进行融会贯通,成为黄飞鸿思想觉醒的启蒙者。

“再加上这个行侠仗义的黄飞鸿。”

白若雪眼前一亮,“方老师是希望青年人既像十三姨这样,又能像黄飞鸿一样,允文允武,壮志凌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也许这就是他这么设计的深意吧。”

白要山赞不绝口。

“十三姨啊……”

白若雪念叨着,不禁想到十三姨教黄飞鸿教“爱老虎油”的桥段,又想到了自己教方老师外语的场面,一时间,觉得古怪又诧异。

正当自己浮想联翩的时候,白要山摇头失笑:“不过可惜了,这看上去没写完。”

“爷爷,这您都看得出来?”

“这么明显,我怎么会看不出来?”

白要山笑了笑。

从贩卖“猪”、“猪仔”的沙河帮,到招摇撞骗、装神弄鬼的白莲教,这一部分的主题是“觉醒”,也就是民智觉醒。

既要睁眼看世界,也要正眼看世界。

而从纳兰元述,再到孙先生、陆皓东,这一部分的主题是“革命”,也就是思想觉醒,不管学医,还是学武,都救不了华夏人的。

必须推翻清廷,才能有出路!

“怪不得最后方老师会借孙先生之口,说‘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

白若雪恍然大悟。

“这也就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白要山遗憾道,“可惜啊,不能马上看到下一部,真想看他接下来会怎么写?”

白若雪说,自己正在替方言翻译《拯救大兵瑞恩》,可以找个机会,替爷爷问一问。

“算了,还是过段时间再叨扰岩子吧。”

“为什么,爷爷?”

“虽然这本结合了南洋血泪史等历史背景,又融入了爱国爱民、反抗列强的时代主题,还包含了爱情、武侠、娱乐,但即便是通俗文学里的严肃文学,那也是通俗文学。”

白要山道:“文坛里,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通俗文学,哪怕作者是方言,也一样。”

白若雪恍然大悟,心事重重地接过杂志,随手一翻,一直到翻到了最后一页。

就见上面是一个针对《一代宗师黄飞鸿》的读者阅读反馈调查问卷,还设立了小奖品。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