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真小说 > 大少爷的剑与箫 > 第一卷:箫剑吟 第一章 今生通灵识前世

第一卷:箫剑吟 第一章 今生通灵识前世(1/1)

目录

此开卷第一章。作者自述:因从小以来,凡历大事,总见大蛇入梦。作者小时曾梦在唐朝领军征战沙场的梦幻,也梦在一个装满图书的房间翻阅史书的场景(上大学后,某下午到图书馆查资料,猛然觉着此情此景好熟悉,细思原是小时候梦幻再现),还梦鲁迅先生教作者写作情景;长大后,作者梦见某位未曾谋面的先祖(他告诉我他真名此处隐去)入梦来交流前世今生云云,梦见太老君与作者讲授玄机,卧床边其言语声声入耳。不惑之年,历数一番梦幻之后,当作者决定写一本以梦幻开始讲述历史人物传奇时,爱做梦的作者,梦见一个书名《我是一个开了窍的龟蛇》,于是,作者决定借“梦幻”“通灵”“传奇”之说,撰此《箫剑吟:我是一条开了窍的龟蛇》一书。但书中所记何人何事?自又述:据父母说,作者出生之际,一位陌客当天傍晚恰巧路过村边,一看气象就知村里有小孩出生,便径直到作者家,一问果然是作者早晨出生,希望借宿,言谈间知其自四川远道而来,以阴阳风水术数之技为生,他为报答一宿一餐之惠,也为抚慰作者父母心,给新生儿免费算上一卦:言明作者是能让这个家走出困境,振救这个家的福娃。孩提记事时,作者多次见到一位怪老头总会悄然翻进作者屋里,白日里在阁楼上裹着被子酣然大睡,然后又不知什么时候悄然离开…林林总总奇闻怪事,可作为茶余饭后谈资以乐。庆幸今生恰逢盛世,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闲暇之余,总想把前世梦幻之人之事讲述出来,让我们穿越时空界限,做着翩翩少年不泯的豪侠梦、怀着风花雪月的情怀,任凭冷月无语,岁月沧桑,依然在刀光剑影、温柔水乡的文字中轮回重生,聆听箫声依然悠远...虽作者非文学专业,下笔不美,又何妨用虚幻之景,历史传奇手法演绎出一段故事来,亦可悦世之目,除人愁闷,不亦乐乎?

上文自述,知作者行文初衷,各位想知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品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读者了然不惑。

相传远古时代,数亿万年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逐渐清朗,天渐高、地渐厚、水渐藏。天高远日月星辰行隐其间,地厚重层峦叠嶂其上,水藏形云雾霜露变化万状。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虫豸奔跳,水中鱼虾群游。天地虽呈一番热闹,但女娲总觉有一种寂寞,经沉思大悟,原来天下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具有灵气的“人”,于是捏黄土泥造人,又用绳子沾泥浆挥洒造人方式,陆续造出许多泥人,又施展法力把泥人变成鲜活生命的人类,并教授男女合配、使人类得以延绵繁荣。后来,“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女娲为救生灵免遭灭顶之灾,炼石补天,斩巨龟四脚以撑四方天柱,杀黑龙以震慑驱散了吃人猛兽,这样神州大地复归太平。娲皇氏斩取巨龟脚、摄掉黑龙魂后,舍下龟身龙魄,弃在北疆琅琊边。巨龟见天地得以支撑,又见自己失了四肢,不能行动,深感缺失自由之痛,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而黑龙虽失了魂,但魄在,自经日月灵气浸润之后,灵性渐长,也随着巨龟一起哀叹。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三玄空天宫中降下神仙来,唤作元始天尊,老者白须飘逸,丰神迥别,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神态雍容,声宏气正:“神龟,黑蛇,你二位各断足丢魂,救天下生灵算有辅功,本座决意将二位结合为一,命名玄武,为镇北方之神,二位意下如何?”

巨龟和黑蛇大喜,异口同声道:“如此一来,龟可用蛇足,蛇可用龟魂,取长补短,弥合而成完整生命体,还能封为一方之神,我们是求之恐不得呢!”

元始天尊施展法力将龟蛇合体,呼出一口祥云,用拂尘一挥便把龟蛇合体卷入祥云,向北彊飞升入天宫,随后授玄武御剑天遁,八十一项化身之道,正式封为镇北方之神,命为玄武大帝。

后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每当神州北方出现大乱难治时,玄武大帝便显灵化身下凡,复使北方重归太平。但到了1700年前,神州大地处于西晋末年,西晋皇室爆发了八王之乱,人民被杀害者众多,西晋统治力量消耗殆尽,随后,民族矛盾迅速激发,北方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灾连祸接,生灵涂炭。

玄武大帝见北境难以重归太平,决定再显灵下凡人间,来到五将山新平佛寺,见一颗"灵星之精"的大槐树,奇道:“此树可堪大用!”大槐树一听,静极思动,不觉凡心大动,但自恨千年来粗笨无为,终见仙道说己有用,便口吐人言,向那仙道说道:“师父,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您说自己可堪大用。弟子虽粗笨,修积千年德行,性却稍通;况见师父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让弟子成就大材,以修厚德,早日飞仙,自当永戴洪恩,万劫不忘也。”仙道听毕,憨笑道:“善哉,善哉!非那千劫万难历炼难以修得大功,即便修得大功德,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到头来终是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在这佛法净地安修个千年万年。”

这树历经霜侵风蚀,见树身多处空洞,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苦求再三。仙道作无奈何状,叹道:“既如此,北方现混乱不堪,各族仇杀不断,生灵涂炭,需盖世英雄平乱,我度你去人间,若你能混一六合,经世济民,还北方一个太平,你便大功一件。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树道:“自然,自然。”那仙道又道:“我如今大施法术助你,待劫终之日,复归本寺,以了此案。你道好否?”槐树听了,感谢不尽。那仙道便念经施法,大展幻术,在树身留下佛光宝印,摄取树魂,卷入符纸,笑道:“到人世间,你形体奇伟贵相,再胎背镌上谶言,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槐树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几件奇处,又不知度弟子到何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仙道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完,便携了树魂,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某一日,玄武携着已施法的树魂,来到西北地区氐族部落,见一女子在漳水游玩,并在西门豹寺祈子,玄武施法,当晚女子梦与神交后怀胎。此女子唤作苟氏,正是氏族贵族蒲洪小儿蒲雄的媳妇,在她十二个月后产子时,天有神光照耀门庭,孩子一出生,其背部红色胎印赫然在目“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蒲雄见状,赶紧禀报父王蒲洪知悉,蒲洪一见胎印,大喜,便根据谶语为孙子取名苻坚,又以“艸付应王”的谶言改姓苻氏。也许正是谶语应验,苻坚自幼聪慧过人,在做东海王时,胸怀经略大志,常痛感时弊误国害民,各族攻讦仇杀,民不聊生。因而他即位后决心让大秦混一六合,以济苍生。在王猛等人辅佐下,大秦帝国很快富国强兵,收复西域三十余国,统一北方,正如歌谣:“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的盛况,北方人民安居乐业。但是统一北方后,苻坚见四方大致平定,只有东南一角未蒙受君王教化,想要一统天下,他偏信鲜卑族慕容垂、羌族姚苌等包藏祸心之惑言,不顾天象天意和文臣武将们的反对,决意南征,经淝河一败,鲜卑族慕容垂、羌族姚苌等纷纷乘机起兵反叛割据,北方再度四分五裂,人民深陷灾难。以怀柔德仁治世济苍生的苻坚,对暗藏于国家的危险顽劣人物滥用仁德而酿成的恶果,令其重振再也无力回天。天降谶言“帝出五将久长得”,鬼使神差的符坚便来到五将山,被叛臣吴忠绞缢于五将山新平寺的大槐树上,受死前,苻坚不甘怒吼:“尔等不忠当受天谴!我再过500年仍是英雄盖世!”后托梦给寺主而得以尊苻王神,世享香火。

光阴轮转到了1200年前的唐末,狼烟四起,天下又大乱。玄武大帝见北方人民灾难深重日久,再度显灵。在上古三皇建都古城宛丘的一武将世家-符楚家,玄武大展幻术,当符楚夫人产子当晚,给符楚施以梦魇。孩子出生后,符楚受梦魇启发,为孩子取名存,并经神鬼辩卦而感受到孩子的不同凡响;后来,玄武又给行均方丈施法,行均方丈参禅悟到符存前世功败垂成在于不审、泛德,于是赠名存审,字德详。该孩子如何在大唐裂变割据、民不聊生的大时代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者欲用三部小说完整地演绎符存历经大唐一统到裂变割据又到大一统的波澜壮阔历史传奇。上卷《箫剑吟:我是一条开了窍的龟蛇》讲述作为主角的符存,自幼便承载着家族厚望,其父护送他去外地拜师学艺的路上遭人谋害,在危难之际他被僧人救走,历经艰险习得盖世武艺和绝妙箫乐。回到宛丘,正遇黄巢农民起义后,乡里闹盗匪袭扰,为救人于危难,他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纠集四方豪杰壮士,汇聚成一股战斗力很强的武装力量,令盗匪闻风丧胆,符存一时成为远近皆知的豪侠。虽扬名在外,但衰败的寒门,即使宛丘一户赵姓富贵之家的千金小姐赵玫璐中意符存,也让赵家老爷拒绝这“门户不当”的婚事,赵玫璐痴情符存的事也激起了当地权贵子弟的嫉恨,他们暗中与山野盗匪勾结,精心布局了一场诬陷符存谋反的阴谋。一时间,风云突变,符存无辜蒙冤,被官府下了死牢;他在刀斧手落刀的紧要关头,庆幸经歌姬童玲玲施援而奇迹般地逃出生天。为了消除权贵子弟的嫉恨,能在宛丘立足,符存的义兄袁象先让他与其深爱他的摇钱仙子林玉雪结为连理,然而,那些权贵子弟不仅未因此收敛,反而步步紧逼,再加上当时诸侯裂土混战、民不聊生,符存悟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于是舍乡里,带着剑和箫冲出宛丘,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