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狼传说+机动警察:台风眼 OR8A-EP1:圆满时(11)(2/2)
“他们肯定有一项核心竞争力。”麦克尼尔笃定地说着,他从舒勒的表情中猜到了结果,尽管光头的瑞士学者经常只板着脸,“这机甲可能也有特殊的优势。”
“答案是夏普敦的思维相较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稍微超前了一些。”舒勒又按了几下键盘,可惜麦克尼尔永远看不懂屏幕上的一长串代码,后者在这方面的知识估计不会比帕克更多,“他们希望能让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这一整套系统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记录下最常出现的模式,而后在必要情况下代替使用者做决定。至少目前的架构有这样的趋势,只是我不能确定他们是否会在使用场景拓展后针对不同的方向而更改方案……”
麦克尼尔还想多问几句,这时有其他军官走近了机房并好奇地看了看站在舒勒身后的麦克尼尔。不想引起怀疑的麦克尼尔便打算和舒勒道别,临走之前他又有意无意地和舒勒聊了聊装甲猎兵那套自面世以来就伴随着诸多谜团的动力装甲。
事实上,包裹着装甲猎兵的迷雾迄今为止还未完全消散,就连舒勒所能从夏普敦公司找到的情报也只是提供了和德军官方说法相同的内容。对于那些看上去有七分真三分假的鬼话,迪迪埃·博尚的评价是,如果让士兵用躯体扛着金属装甲就能在战斗中无往不利,意大利人说不定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把奥匈帝国碎尸万段了。
这位陆军航空队技术士官大多时候在和各种各样的飞机打交道,机库就是他名副其实的家园。有时他会和飞行员们开玩笑说自己想要成为其中一员,而他也理所应当地从飞行员们那里得来了体面的客套笑容。这不是什么特殊时期,飞行员的岗位还轮不到一个不怎么受信任的半法兰西人士官。
完成了手边的工作后,博尚打算继续去参观孟加拉人的训练,顺便打听一下和装甲猎兵有关的小道消息。他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因为他不相信德军仅让一群穿着金属装甲的士兵去冲锋陷阵就能在东欧战场急转直下的关键时刻反败为胜。既然平时不怎么轻易出手的装甲猎兵部队这一次成为了和孟加拉人对抗的专用教学部队,他当然要借着这个机会多打探些消息。
训练刚开始时,孟加拉人希望能够在常规训练场地而不是装甲猎兵那阴森的林中魔窟里迎战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对手。几天之后他们就返回了,一部分是因为装甲猎兵能在视野开阔的地带轻而易举地把全部参加对抗的孟加拉人【击毙】,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施密特中校本人也厌倦了这种千篇一律、毫无技术含量的演练。于是,当麦克尼尔向他提出新点子时,担心自己手下的士兵们失去警惕性的施密特中校没怎么犹豫便同意了。
博尚抵达训练场附近时,对抗还在进行着。孟加拉人仍然没有取得能让他们对装甲猎兵的【攻击】奏效的武器,那些装备被其他巡逻的装甲猎兵封锁在一个隐蔽但偏远的角落里。只有在获取到那些武器之后,孟加拉人才能【击毙】附近的装甲猎兵并杀出一条血路。
那些远在他视野之外的孟加拉人没能引起博尚的兴趣。法兰西绅士一眼看到了训练场边缘的几名装甲猎兵,这些人聚集在几排人体靶前方,每人手提一挺重机枪,做着对目标扫射的姿势。挂在旁边大树上的录音机里滚动播放着凄惨的嚎叫声,那声音听上去过于真实,以至于连能毫不犹豫地制造出类似惨叫的博尚也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没错,里面夹杂着孟加拉语。
约翰尼斯·施密特中校站在博尚前方约两百米远的位置,监督着参与对抗训练的一百多名装甲猎兵。他不必亲自上阵指挥,或者说孟加拉人目前所表现出的实力还不值得他亲自动手,那样一来战斗只会更快地结束。
“那个是我提议放上去的。”麦克尼尔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让他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自己的同胞正在被屠杀……必须如此。”
“你真是个魔鬼,麦克尼尔。”博尚见四下无人,满不在乎地喊着麦克尼尔的本名,“这些孟加拉人比印军更业余,即便那些自称原先在巴基斯坦军队中服役的家伙也一样。他们对战争的理解停留在三十年……不,四十年之前,竟然还搞出整齐划一地向着敌人发起自杀式冲锋同时喊口号的行为艺术。”
“改变这些令人遗憾的现状需要时间,博尚。”麦克尼尔轻轻地说着,他很庆幸自己不必直面那些孟加拉人难民给印度带来的压力,德军的铁丝网和高墙让他得以心无旁骛地构思那些异想天开的计划,“他们需要在所有方面重塑自我……从最基本的躯体,到精神和心灵,再到信仰。”见博尚用一副看傻子的目光盯着他,有些心虚的麦克尼尔移开了目光,“首先就要确保他们能在我们这里吃饱喝足。”
“等他们填饱肚子之后,他们就不会有复仇的想法了,麦克尼尔。”博尚失望地转过头,他全神贯注地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远方那座烂尾楼,想从那附近的动静中推测出装甲猎兵和孟加拉人的表现,“要饿着他们,让他们明白哪怕最基础的生活也要拼上性命去争取,这样一来他们既不会因轻易受到优待而怠惰甚至反过来怨恨你不给他们更优厚的条件,也不会因为丧失了向前的希望从而完全退回敌人的队伍中。”
麦克尼尔愣了几秒,向博尚走近几步,小声说道:
“……那么,咱们来打个赌吧。我会想办法说服印度人用你所说的条件去训练另一些孟加拉人,看一看到最后哪一边训练出的士兵更优秀一些。”
博尚告诉麦克尼尔先安静一下,他刚看到烂尾楼训练基地附近似乎有人往这边走来。从博尚手里接过望远镜的麦克尼尔很快找到了目标:那是个垂头丧气的装甲猎兵,而且已经打开了面罩和头盔,全身上下布满各色涂料。
穿着装甲猎兵的全套作战服但没有投入战斗的施密特中校见了,走上前去训斥了手下几句。麦克尼尔猜想施密特中校也许是为手下输给了孟加拉人而苦恼,而他本人站在类似的立场上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没过多久,又有另一名装甲猎兵从建筑所在方向撤回,那人同样迎来了施密特中校的一顿痛骂。
对抗训练结束时,麦克尼尔和博尚完成了关于快速在战场上投送装甲猎兵打击敌军枢纽的又一次讨论,尽管他们在细节上仍有一些分歧。把大规模战略轰炸当成家常便饭的博尚说,装甲猎兵最大的用途是确保对重要据点的控制,因为这些部队的镇压效率远远超过其他常规部队。
“至于打击敌军要害和脱节部队这种事,交给空军就行。”迪迪埃·博尚见到施密特中校转身往回走,知道对抗训练已经结束了,“……我说错了什么吗?”
“没有。”麦克尼尔推了博尚一把,让同伴先回去休息,到了晚上之后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忙,“可你不是装甲猎兵……先撤吧,我去打听一下细节。”
事情的经过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甚至平淡得过分了。拿到了重型武器的孟加拉人首先打算对装甲猎兵进行直接攻击,但他们马上就被发现其行踪的装甲猎兵包围了。这一次,能够使得德军装甲猎兵被判定遭击毙的孟加拉人变得灵活了许多,他们组织一部分人员防守阵地,另一部分人员伺机突围。
虽说参加对抗的孟加拉人最终还是由于武器装备差距过大和经验不足而彻底落败,他们成功地迫使三名装甲猎兵退出战场、成了施密特中校怒斥的出气筒。
“但这些孟加拉人确实有点勇气。”走在去餐厅的路上,施密特中校回忆起从手下口中听来的消息,“有一个孟加拉人在明知自己逃不掉之后,用火箭筒近距离攻击逼近他的装甲猎兵,从而粉碎了我们在演练中保持的零伤亡记录。”
“听起来他该做些更重要的工作,如果他还有组织和指挥能力的话。”麦克尼尔对那打破僵局的人起了好奇心,“那个人叫什么名字?”
“好像姓罗易,原先在他自己的家乡组织过对巴基斯坦军队的袭击行动。”施密特中校挠了挠头,全覆盖式头盔被他夹在另一条手臂下,“经验不足,但胆识和勇气都够了。更重要的是,他说自己也曾经在遭遇战中击毙过穿着动力装甲的巴基斯坦警察。”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