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特事特办(1/2)
嗯?
汪洋听对方这样讲,不禁一愣,他跟中影闹的凶,也只是要发行权,没想过让对方消失,傻子都知道不可能嘛!但气势不能弱,拍桌子道:“撤掉就撤掉!你们自己说的,可别反悔!”
“我们是自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自己请愿!”
中影代表却像破罐破摔,摆烂了摆烂了。
双方你来我往辩了一会,文化部领导及时制止:“好了好了,当着廖公的面像什么样子?不怕叫人笑话,这是我们内部事,不要拿到今天来讲。”
领导就更理智了。
中影是厅级单位,几十年掌握发行大权,那是说撤就撤的么?得中央批准才行啊。
而且真把中影撤掉了,留下的烂摊子怎么办?原职工怎么安排,发行权交给谁?交给各制片厂?那就不叫改革试点了,那叫大刀阔斧的往前莽……后面还写什么啊,啊呸,后续谁担得起责?
领导维护秩序,问:“还有别的事情么?”
见四下无声,便道:“那好,进入今日会议的正题,廖公?”
“……”
廖公点了下头,富态的身子往前挪了挪,开口道:“我这段时间听取各方意见,加上我自己的观点,简单说一说。
中影此次虽有过错,但总体上还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国内电影体系完整,运行数十年,不宜妄动。但中影在海外的表现着实需要检讨,听说有句玩笑话在行业内已经传开了?”
他看向文化部领导,领导尴尬道:“对,就是那个‘你们做了几十年电影不如一个卖大碗茶的’!”
“哈哈!虽是玩笑话,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啊!”
廖公敲敲桌子,道:“我看了伱们的成绩,3年一共创汇200多万美金,平均每部片才卖几千块钱,加起来都不如人家一部电影。
当然,今天不是批判大会,但既然自己能力不足,就要给别人机会。
《太极》在海外表现优异,汪洋同志和傅奇同志一致肯定了陈奇的能力,正值国家变革之际,就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给年轻人展现的舞台。”
廖公顿了顿,扫视一圈,继续道:“首先,我代表侨办、港澳办支持国内电影事业向外发展,与香港公司,与海外市场,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美国有80多万华侨,全世界有2000多万,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也是电影出海的潜在观众群。要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来支持中国电影。
既然陈奇同志取得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不妨看看他后续还能做出什么成绩,要大方向管理,小方向放宽,总体上约束,具体上开放。
比如在通行方面,香港左派公司往返大陆一向比较自由,但大陆去香港就非常麻烦了,出国更麻烦,最好能给一些人简化流程,便宜行事。”
他没有长篇大论,简要提了提,便道:“你们研究个章程出来吧,我还有个会,先告辞了。”
众人恭送廖公,一时间,内心暗潮汹涌。
按照职权范围,廖公管不到这块,但他能来做协调人,已经说明大佬们的意思。廖公表达的很清楚:第一,要给陈奇拍摄权;第二,要给他海外发行权;第三,要他加强与香港方面的联系。
而上头把他当成试点,宜小不宜大,仅针对个人,不针对群体。
此乃皇权特许,电影界的魏忠贤,文艺界的九千岁!
这会电影系统不归广电,归文化部管,最后还得落到文化部头上,领导无所谓,陈奇失败了,自己不用担责,陈奇成功了,自己也有功劳。
“根据廖公的意见,我们研究研究吧!”
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具体研究就方便了。
两个思路,一个是搞事业单位,一个是搞公司,最后决定搞一家公司,更灵活一点。
不要觉得这时候国内没有公司的概念,民国时期就有了,只不过都是国企。直到1984年,大连光彩实业有限公司拿到了第一张私营牌照,是做彩色照相业务的。
这个公司当时惊动了最高领导层,国务院特批的,没错,要国务院特批。
性质跟陈奇一样,也是“试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