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国号大明,建元洪武!(2/2)
苏轼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有个“叫门宰相”的弟弟和“开门宦官”的儿子,只觉得自己的人生,黯淡无光,失落道:“不知道燕王殿下有何吩咐?”
“我要开国,东坡居士你是个大学问家,帮我筹办一下登基大典。”慕容复说着,看向黄裳,“黄知州,你也一起吧!你们都是文官,懂这些。不过里面要新加一些内容。”
黄裳已经认命了,新朝对他很不错,而且明尊三藏真的对他有莫大吸引力,尤其是太极拳,他一练就拳不离手了。
“不知燕王殿下要新加什么内容?”黄裳道。
“除了传统的祭祀天地之外,还要祭祀炎黄二祖。黄帝是我慕容氏的直系祖先,也是我华夏的人文始祖,居功至伟。炎帝也有大功德,也要祭祀。我华夏子民,其实就是炎黄子孙。”慕容复定了基调。
如今都开国了,慕容复自然要解释自己的民族问题。
他却要比爱新觉罗家族好解释多了。
这要得益于慕容鲜卑创业早,融入中华的比较早,现在已经成功汉化,基本盘都是汉人,不像忽必烈和多尔衮一样,异族色彩浓厚。
而慕容氏祖先是黄帝,这也是出自《晋书》,这可是房玄龄等人编纂的正统史书。
之后再让曲阜孔家之类的大儒辩经一番,就能坐实慕容氏华夏苗裔的身份。
姓氏奇怪这倒是无所谓。
汉人之中,也有很多奇怪姓氏,比如“相里”“第一”“第二”“第五”之类的。
多个慕容也不奇怪。
何况慕容氏,有一部分改姓慕,进而化为穆姓。
穆桂英,其实也可以叫慕容桂英。
后世的穆念慈,穆人清,那也说不定是他慕容复的本家。
当然,有一部分慕容则维持原本姓氏不变,比如姑苏慕容,京城的慕容彦逢家族。
“臣等一定尽心尽力,操持好登基大典。”苏轼却是精神一振,说道。
干完这一票,他东坡居士就真能退休了。
苏轼是个天真的人,他早些年脱离群众,不接地气,所以反对新法。
被贬到地方后,发现基层情况,又部分的支持新法。
于是,就犯了“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的错误,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都打压他,多亏他弟弟在朝中保着他。
这么多年下来,苏轼只觉得心累,早想退休了。
尤其是大宋的灭亡,对苏轼触动很大。
“还有一点,服饰也要变一变,前朝的服饰,在审美上却是无可挑剔,不过不够大气,你们改一改,弄得大气一点,得有盛唐的影子,再慢慢发展出我大明的特色。”慕容复说道。
“遵命。”黄裳立刻就会意了,他学究天人,已经是想好了改法。
慕容复道:“两个月后,就是我的二十八岁生日,我希望我生日那天,登基为帝。自古二十八岁开创一朝者,唯朕与唐太宗耳!”
苏星河出列,行礼问道:“燕王殿下,我们国号是大明,年号不知您是否有决定?”
“我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慕容复道,“今年,便是洪武元年。”
苏星河说道:“燕王殿下武功盖世,当世无敌,几个月便摧枯拉朽,灭宋,并西夏,平吐蕃,可谓是武功赫赫。洪武这个年号,确实与殿下相得益彰。”
慕容复点点头道:“不错,你理解的很透彻。”然后,慕容复点名道:“苟读!”
苟读出列,道:“微臣在,燕王殿下有何吩咐?”
慕容复道:“你暂时担任史官,记录本朝历史,修实录,宋史也由你主持。以后的夏史,辽史你也一并主持。我会给你经费,人手。具体的思想就是,宋,辽,夏都是割据政权,他们之间和魏蜀吴一样,是割据政权的内斗,本朝才是大一统政权,天命所归。”
“遵命。”苟读很喜欢这个人任务,皓首穷经,埋头在文山书海之间,恰是他最乐意去做的事情。
宋朝旧臣顿觉面上无光,因为慕容复把宋朝定义为割据政权,对标魏蜀吴。
只是慕容复说的有理有据,他们在新朝也没有多少话语权,虽是心中不甘,但也只能暂时保持沉默。
官僚集团看似强大,可慕容复手握枪杆子,何况慕容复还另有笔杆子,这就很无解了。
无崖子问道:“燕王殿下,我们定都何方?苏州这个地方,的确富庶。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过苏杭之地,太过浮华,不宜为都。”
慕容复道:“大明采取两京行省制度,在东南,以江宁为南京。等我北伐辽国成功,则在辽国南京幽都府建立大都。大都在北,以打击北方游牧民族,扩张大明的陆权。南京在南,则可拱卫海权,为大明下西洋做准备。而且大都有出海口,他日我大明舰队,就能贯通南北,掌控全国局势。”
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这两个地方,确实是定都的好地方。
开封这个地方,赵匡胤都不满意,只是赵光义自己是开封府尹,一句“在德不在险”,逼得赵匡胤没办法迁都。
开封如今有大量大宋旧势力,肯定不适合当首都。
那么辽国的南京,确实正合适。
而江宁府虎踞龙盘,有帝王气,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如此,大家便开始筹备登基大典吧!”慕容复挥挥手,“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