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 第276章 孙承宗

第276章 孙承宗(1/2)

目录

崇祯元年二、三月间,逆贼刘招孙率满蒙朝鲜联军数十万之众,连破辽中辽西七十余城,据辽沈、屠广宁、破宁远,兵锋直指山海关城。

距离山海关六百里外的京师已在开原军威胁之下,紫禁城惊慌不已,三月十二日,朱由校宣布京师戒严。

出现这种局面,王在晋是难辞其咎的。

他不仅是辽东经略,还是蓟辽督师,从广义上讲,京师外围整个顺天府都在他的防区之内。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管刘贼攻破山海关还是龙井关(蓟州),王经略都须对结果负责。

不久前,王在晋上疏崇祯皇帝,总结山海关之役,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三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刘贼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刘贼之凶悍剽悍,幸得圣天子庇佑,九边大军忿恨此贼,乃今山海关下之一战,横尸遍野,大败刘贼·····”

王在晋送上这份捷报的同时,同时将明军斩获的一千颗“开原贼首级”送到兵部验功。兵部主事核验后表示:“货真价实,颗颗都是刘贼脑袋”。

无论捷报写的如何振奋人心,无论刘贼脑袋如何“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京师已在刘招孙威胁之下。

随着京师防卫压力与日俱增,崇祯皇帝已经开始对辽东经略不满,有传言说朱由校准备撤换王在晋,还有可能将王经略下狱。

就像历史上朱由检对付袁崇焕一样,朱由校现在对王在晋,也渐渐起了杀心。

只要京师被围,可以想见这位倒霉的辽东经略,可能也将面临千刀万剐,被京师百姓分食的命运。

王在晋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早早给自己留下后路,万一京师有变,他便立即投奔山海关外的那位天可汗。

崇祯元年三月十六日,刚刚入阁办事的大学士成基(字靖之,北直大名人)鉴于形势严峻,向皇帝极力推荐阁臣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督理兵马钱粮,驻扎通州以控制京师东陲,确保京师安全。

皇帝朱由校接受这一推荐,特地召见了刚刚履任的孙承宗,和他磋商京师防务大计。

孙承宗为三朝老臣,曾先后效忠万历、泰昌、天启三位皇帝,久经战事,是目前朱由校手中为数不多知晓辽事的大臣之一。

顺便说一句,此人曾为崇祯皇帝的老师。

泰昌三年,孙承宗曾协助王化贞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功勋卓著,后遭魏忠贤攻击,辞官回乡。

他对王在晋过于收缩防线于京城外围的消极部署,有不同的看法。

崇祯元年三月二十日,朝鲜朝天官李惕然受平辽侯委派,由山海关过迁安、通州,由左安门入京师,呈书司礼监、六部,正式向大明呈递议和条文。

朝野震惊。

让朱由校和他的臣子们震惊不是刘招孙大胆僭越,不是放弃对朝鲜的控制,承认辽东独立地位,开放登州为通商口岸等狂妄要求,而是这位外番使者从山海关到京师,竟能畅通无阻。

可见明军在蓟州、顺义、三河一线的防务等同虚设。

朱由校紧急在乾清宫召见孙承宗。

五十八岁的孙承宗须发皆白,走起路来却是健步如飞。

“许公公,圣上如此急切,是为何事?”

许显纯扶住孙承宗走过乾清宫幽暗昏冥的长廊,生怕这位上了年龄的阁臣摔倒在地。

“什么事?还不是刘贼的事!这杀千刀的派了个朝鲜人来京师。”

孙承宗入宫之前便已听说此事,他知许显纯耳目聪敏,消息灵通,便故意在他面前装作还不知道。

“哦?上月王经略不是已尽击败刘贼,听说还用红夷大炮打伤了刘招孙本人,想必这次是来求和的!”

许显纯听孙承宗这样说,快速朝四周瞟了眼,压低声音道:

“王在晋上的报捷文疏,孙大人也信?什么大捷,狗屁大捷,咱家派人去兵部查验,一颗建奴人头都没有!王在晋那老东西,怕已投降刘招孙,两个奸贼合伙起来欺瞒皇上!”

许显纯越说越激动,将孙承宗拉到旁边,声音颤抖道:

“孙大人,咱家给你透个底,这个叫李什么然的朝天官可不是来求和的,他是为威胁皇上的!刘招孙是想要霸占关外,他想要辽东和辽西,还还要皇上斩了咱家!孙大人,待会儿你见到圣上,可要提咱家说话,千万不能让刘贼奸计得逞!”

许显纯说到最后,已有了哭腔,孙承宗也不知道这太监是真哭还是在演戏,他心里觉得一阵发笑,没想到许显纯竟如此害怕平辽侯,早知如此,当初为何要招惹人家呢。

孙承宗一脸正气,上前紧紧握住厂公大手,安慰许公公道:

“厂公但请放心,本官知道该如何说,刘贼妄想侵占神京,还想和皇上签订城下之盟,那是在做梦。”

两人说话之间,已到乾清宫皇极殿。

崇祯皇帝朱由校孤零零坐在龙椅上,瘦削的身形显得颇为疲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