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持利刃以备有患(1/2)
带着自己的任命文书回到按察司衙门,冯天养先是写了两封信。
一封让两名衙兵亲自骑马去小泥岗送给黄胜,让他尽快定下红单船厂的详细建设方案,争取在自己回到小泥岗之前拿出草案,这样两个人有时间共同磋商。
另一封则是让衙兵交给相熟的海商,捎送给此时刚回到香港的容闳,让容闳尽快按照三人原定方案,贿赂那位背景深厚的商人塔特,
同时谋求接替因黄胜请长假而空出来的一等翻译职位,并尽可能的在总督府内广交人脉,以备后续所需。
此前两月,三人信件往来不断,已然商定了今后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黄胜会在冯天养能够执掌一县后辞去香港总督府的翻译职务,以冯天养师爷名义加入冯天养的幕府,走上前台,帮助冯天养统筹推动两个工厂的建设。
而冯天养则要尽量以严防会匪破坏或者其他合适的理由,想办法从赵寒枫处谋取筹办团练的资格,以此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合法武装力量。
容闳则要尽快接手黄胜走后遗留的岗位空缺,利用黄胜早先铺设好的人脉去尽快的在香港总督府谋取更重要的地位。
三人各有分工,谁的担子也不轻。
冯天养却不知,他离开总督府后,叶名琛、苏峻堂、赵寒枫三人讨论之内容正是两广团练名额一事。
太平军攻破南雄,虽说是事发突然,但所暴露问题确实不少。
州县绿营不堪使用便是最大问题。
足足五千人编制的南雄州绿营兵,实际兵员竟仅有两千人,吃空饷达到六成之巨!
军事训练更是差到极致,毫无战斗力可言!
两千人,列阵城头,一枪未放。
被太平军为数不多的几门小炮轰击了一个时辰不到,竟然一哄而散!
原因是守城的游击将军烟瘾犯了,偷偷跑回府内吸食大烟,被手下士兵误以为弃城逃跑,引得流言纷飞。
手下两名千总也是酒囊饭袋,无力控制局面,守城士兵在流言之中争相溃散。
而等到游击将军过完烟瘾之时,太平军都已经攻破城门了!
若不是被同样弃城而逃的知府拉上驴车,朝廷怕是还要给这游击将军发上一份殉职武官才享有的世禄皇粮!
得知真实情况后的叶名琛气的火冒三丈,一度想要请出王命旗牌直接斩了那游击将军。
但考虑到此人乃是皇后母族中人,为了顾全皇帝体面,叶名琛还不得不在请罪奏疏中为此人遮掩,将太平军的数量夸大到五万,同时闽浙军情通报有误,以至于猝然无防。
叶名琛先前积极谋划收复赣州,其目的就是为了将广东隔绝战火之外,避免直接和太平军对垒。
为了防止赣州再次被太平军攻陷,叶名琛还从两广清军中抽调了五千精锐去赣州助战。
也是如此,才导致粤北空虚,仅有本地绿营守备。
按下心中恼怒情绪,叶名琛认真思考着赵寒枫两个月前提出的广设各地团练的建议,有些举棋不定。
团练自然是有战斗力的,这一点从两湖两江战事上便足以看出。
当下两湖两江战事能够勉强维持,多赖本地团练之力。虽然各地团练各自为战,指挥系统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反攻太平军。
但用来守城,足以应付分散扫荡的太平军偏师,可以让朝廷从容集结主力与太平军对垒,不用再分兵驻守各地,减少了被太平军各个击破的风险。
其优秀者,如曾国藩所领团练,亦可编成一军,协助清军主力作战。
但两广情形自有其特殊之处。
广东一地毗邻香港,海商众多,与南洋贸易往来频繁,采买枪支火炮有些过于方便了。
而省内豪商众多,恰恰又有实力购买大批量的武器装备。
叶名琛担忧一些本土势力控制下的团练怀有二心,借机扩张,最后势大难治。
而广西则是另一种情况。
广西的情形实在太过于复杂了些。
天地会、白莲教、土客械斗、流民盗匪四股势力之间彼此交织不断,错综复杂。
甚至一些基层官吏,地方豪族,其本身就是会党和教徒之中的骨干。
去岁洪兵大暴动之时,广西几乎全省皆反,县城被攻破者十余座,连州城都被攻陷了一座!
为了尽快平息暴动,叶名琛不得不放弃犁庭扫穴的想法,允诺凡放下武器之乡民均属被叛匪蛊惑,概不追究。
但此举也种下恶果,如今的广西官府仅能控制州府和一些重要节点的县城,其余各处均被本地势力所把持,其中不乏暂时潜伏下来的天地会匪徒。
在此情况下筹备团练,岂非放任匪徒扩充势力?
若是筹备团练,弱干强枝,太阿倒持,早晚必生祸乱。
若是不筹备团练,南雄陷落之事随时可能重演,且两广本土势力早晚必提此要求!
两害相权,轻重难分,让叶名琛陷入为难。
甚至商议如此要务,他也只敢让苏峻堂和赵寒枫二人帮助自己参谋,连和商人群体交往密切的谈元益都不敢让其参与此事,更别提仲喆和毕澄二人。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后堂之中,三人都是眉头紧皱,一时之间谁也说不出什么好办法。
赵寒枫作为此提出建议之人,更是愁眉不展,想起刚才滔滔不绝说的叶名琛心花怒放的冯天养,甚至起了将冯天养喊回来出主意的想法。
毕竟这小子向来鬼主意多,说不定就有什么好办法。
心中想着冯天养若是参与会如何献策,赵寒枫脑海之中突然灵光一闪,将冯天养刚才的提案文书翻开查阅一番,然后目放精光,吐出心头郁闷之气。
“立光,可有良策?”
叶名琛对赵寒枫十分了解,见状赶忙问道。
“稍有所得,说来还是托了平泉兄佳徒的福气。”
赵寒枫抿了口茶平复了下情绪,然后拱手建言:
“中堂,依我之见,我两广团练筹备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如以试点之名,选择忠诚可靠之人先行筹办团练如何?”
“若是今后两广无大战事,则试点之团练不必过多,能够协助朝廷主力支撑局面便可。”
“若是今后战事扩散,必须要广设团练之时,则倾力扶持忠诚可靠之团练,以便对后续本土势力控制的团练形成压制。”
叶名琛听后缓缓颔首点头,这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这个办法虽然可用,却由一关键问题须解决。
谁忠诚?
谁可靠?
见叶名琛颔首之后沉默不语,共事多年的苏峻堂和赵寒枫也很快想到了这一点,一时之间也不敢多说。
毕竟兵权一事过于敏感了,向来只适合主权者一人独断,即便是幕僚也不适合过多参与意见。
“莫不如先圈定出一个范围,然后在其中慢慢挑选?”
苏峻堂斟酌片刻,试探着提出建议,见叶名琛颇为意动,然后才继续开口:
“莫不如先查访我两广官员之出身,若有宗室王爵以上之门人子弟,亦或京堂三品以上的门人子弟,则纳入备选,然后观其品行能力,择其优者授以团练筹办差事。”
赵寒枫闻言颇为敬佩的看了苏峻堂一眼。
这一建议提的实在是妙。
以宗室王爵和三品以上京堂的门人子弟执掌兵权,不仅能让朝廷感受叶名琛之忠诚,也会获得朝廷之更大支持。
而所用之人自会明白其权力来自于朝廷,会自发的向代表朝廷总督两广的叶名琛靠拢!
如此则不必有兵权旁落之忧。
更关键的额是,这一建议还巧妙的将苏峻堂摘了出来。
毕竟两广诸多官员之中,只有叶名琛一人有着殿阁大学士的一品京堂官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