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战争序曲(十)诈(2/2)
通常来讲,以速度著名的骑兵将领在作战中能达到的速度,一般也就一天数十里,如果是奔袭,少有的精锐骑兵能做到一百余里。如夏侯渊,当时曹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换算成公里有多少?汉代的一里等于300步,1步等于6尺,一尺是23.1厘米,一里等于0.4158公里,所以夏侯渊的速度是:“三天207公里,六天416公里”,相当于每天前进70公里。而且这已经属于玩命了跑,后来夏侯渊之死其实也和玩命跑有很大关系。
其实别说古代骑兵,就算现代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也没快到哪去。海湾战争时期,米军第7军从伊拉克军队侧翼防御薄弱部位,出其不意突入伊拉克腹地,机动约260千米,达成全歼伊军作战目标。
此次作战行动,颇似拳击动作中的左勾拳,后来被称之为“强力的左勾拳行动”。但在这次行动中,米军在战斗中行进89小时,机动260公里,平均每天的行进也不过就是70公里。
后来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八旗骑兵如何?实际上八旗不是纯骑兵,而是步骑混合部队,甚至其骑兵本身也多属于骑马步兵性质。所以,在决定命运的山海关之战前,八旗全军日夜兼程12天,在地图上跑了400多公里,平均速度也差不多就是每天35公里而已(本书中即日行70里)。
而蒙古骑兵就不是闹着玩了,其每天的平均行军速度最高能达到90公里。
这可不是无根据乱说,他们当年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击匈牙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
以上这些速度似乎还包括了作战时间,这就太惊人了一些,完全是古代版的闪电战。好在那是蒙古人最辉煌的时代所创下的战绩,现在的蒙古骑兵也已经达不到那个水平了。
不过,即便不如自家祖宗们厉害,但相比明军骑兵……或者说明满联军骑兵来说,此时的蒙古骑兵依然能占据一些速度优势,因此即便萧如薰广布探马,双方探马相遇时,两军主力之间也仅仅只剩百余里路,而当各自探马回奔禀告主力时,双方距离更是只有七八十里远。
但是双方探马本身都没有看见对方的主力,导致双方将领顶多也就只能大致判断对方主力的位置。不过这样也够了,尤其是对于察哈尔方面的主将而言。
察哈尔方面的主将不是别人,正是阿巴岱赛音汗,他麾下率领的蒙军也都是他自己从外喀尔喀带来的本部精锐。
图们大汗留给他的任务并不复杂:让明满联军及科尔沁部认为其所部为察哈尔蒙军先锋,至于是否击败对方,或者击败对方哪一部分,图们大汗完全未作要求。
为什么图们大汗没有给阿巴岱赛音汗定下任何实际的作战目标,只要求他让对方认为外喀尔喀部蒙军是察哈尔蒙军的前锋即可?
因为图们大汗留在东线作战的军队,就只有阿巴岱赛音汗和他手头这一万五千外喀尔喀骑兵一支,除此之外再无一人一骑。
图们大汗本部的察哈尔主力已经全军西进,直奔大宁方向。当然,他并不是要去攻打大宁城,那个难度太大了。明军这几年在大宁城疯狂修建城防体系,要不是因为大宁城中的人口太少,没准他们会把大宁修成第二个大同。
但即便大宁城现在的规模比大同小了不少,可是城防体系的规格却几乎就是按照大同城的标准来办的,即主城门设四座,东南西北各设一座,为保证交通便利,每个主门又分设两个小门,城门共计十二座;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包括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
整座城以巨大的条石为基础,采用了京华最新的“混凝土”工艺进行加固,城墙之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达四丈(约12米,大同为14米),垛墙上又砌了用于火枪兵使用的砖垛,长度单位换算后为长5米、高0.8米、厚0.5米,垛间距为0.5米。
这还只是主城墙,另外还有几十座望楼,以及棱堡式结构的斜面突出部等,总而言之就是个刺猬,除非来犯之敌拥有极其强大的火炮部队,否则强攻几乎就是在送命。
图们汗当然没打算强攻,他之所以朝大宁奔来,是因为布日哈图认为土默特一定会出兵,而出兵则一定会以大宁为支撑点。因此,己方既然要拿土默特开刀祭旗,只要游荡潜伏在大宁城附近就一定能守株待兔,等到土默特蒙军来自投罗网。
按理说,蒙古骑兵之所以厉害,其中的一大要点就是他们能做到“无后勤出征”,换句话说就是不需要什么支撑点。但布日哈图认为,土默特部骑兵即便在特定的时候还能做到这一点,但如果有支撑点可用,土默特一定会用。
道理很简单,布日哈图认为现在的土默特必然退化了,他们因为与大明贡市获得的充沛物资,部族生存压力骤减,养尊处优的时间已经太久,故一旦有大宁城可以作为依托,他们就绝不会“傻乎乎”地在草原里跑。
在这一点上,布日哈图的目光十分毒辣,因为土默特的东征援军此刻的确在额尔德木图的带领下直奔大宁城而来。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