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战后波澜(廿五)谢主隆恩(1/2)
封侯!世袭罔替!
这圣旨一出,全场先是一阵死寂,汇十余万人而鸦雀无声。继而,忽有人用苍老而厚重的嗓音大声赞道:“《书》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圣上不吝封侯之赏,非寄望于高南宁一人,实乃期许于满朝之文武也……老臣为高南宁贺,为圣天子贺,为圣祖神孙贺,为社稷江山贺!”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注发声之处,却见老态龙钟、颤颤巍巍地老定国公徐文璧上前一步,推金山倒玉柱地跪拜下去,俯身一动不动,这才发觉自己已然迟了一步。
定国公徐文璧者,大明朝中山王徐达八世孙、定国公徐增寿七世孙。其于隆庆二年袭封定国公。隆庆五年,在廷议中赞同俺答封贡。朱翊钧即位后,改掌后军都督府事。
徐文壁为人小心谨畏,甚受今上亲信,久为“班首重臣”,屡代其郊天、祭祖,更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的首任司令,累加至太傅兼太子太傅,堪称在世武臣、勋贵之第一人。
高务实凯旋归来之前,刘馨、高陌等私下联络各方,惟徐文璧不曾给予明确答复,而是言辞闪烁、含糊其辞,让刘馨等人误以为这老狐狸打算明哲保身到底。
谁曾想,他老人家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王炸。其以顶尖勋贵之爵、班首重臣之尊,一番话不仅将皇帝重赏高务实的性质从“任人唯亲”上拉走,而且上升到对满朝文武实心任事的期许上。
然后他明确表态,用“为某贺”,一步步从高务实本人,到皇帝,到列祖列宗,直到天下社稷“贺”了个遍。不消说,这就是最明确的表态,最坚定的站队。
文官们此时仍然震惊于皇帝那句“其封如韩国公故事”之中不可自拔,发生徐文璧带头肯定这么大的变故依然脑子发僵,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而武臣勋贵们可不会考虑那么多,尤其是朱应桢和张元功二人,真是差点没气炸了肺。
当然,他们不是气高务实封了爵,而是气徐文璧抢功。这老不死的明明是北洋海贸同盟的核心大佬之一,平时却偏偏做出一副和高务实交情泛泛的模样,但到了有这般“首倡之功”时却是一刻也不肯落后,急吼吼地第一个跳出来摘桃子——您老不是缠绵病榻一年多了吗,怎么这会儿如此动作迅捷啊?
“臣附议!”朱应桢与张元功急不可耐地连忙跟进一步,宛如有过无数次排练一般齐齐拜倒,连口里说的话都异常同步:“高司徒封侯不仅是天下之望,更是陛下对群臣殷殷之盼,臣等皆以为大善!”
朱翊钧见三大国公先后表态,大喜过望,刚要夸他们几句,却见他们三人之后二十余名候、伯也都踏前一步,口中高声附和道:“臣等附议!为司徒贺,为圣上贺,为天下贺!”
“好好好,看来列位爱卿果然与朕同心,好!”朱翊钧说着,目光朝另一边扫去。
另一边自然便是文臣班列,不过朱翊钧眼神扫过的时候,发现在武臣勋贵班尾处居然还跪着须发斑白但魁梧矍铄的李成梁,心中不觉一动,暗暗称奇。只是李成梁看来十分老实,俯身跪在自己的位置上,别说不曾抬头,甚至整个人都纹风不动,因此倒也瞧不见他的神情。
当朱翊钧的目光彻底转向文臣班列,站在班首的内阁首辅申时行便瞬间坐蜡了。
皇帝封高务实为南宁候,申时行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世袭罔替,申时行也可以接受。然而,“其封如韩国公故事”就万万不能接受了!
因为,韩国公李善长是开国封爵之中的文官之首,同时也是文臣封爵这一类在大明朝极其少见、仅止于开国前期的特例之一。文臣封爵最大的优点,便是即便封爵也依然可以在朝中担任文官,理论上便能以勋贵身份而宰执天下,绝非武臣封爵那般要被限制在五军都督府这个清水衙门里吃干饭!
在事前申时行与王锡爵的推断和预估当中,高务实伐元凯旋之后对他们最坏的一种可能便是其以文臣封爵,但两人都觉得这事儿发生的概率极低极低——毕竟这先例实在太少了,而且高务实这一次大功毕竟是战功啊,你皇上怎么能视而不见,非要给他以文官身份封爵呢?这……这简直不合祖制啊!
然而,尽管有一百万个不情愿,但眼下想要说出“臣反对”这三个字却实在太难!
申时行一瞬间便想明白了整个这件事之中的好几处关键:首先,皇上为何要搞出如此大的排场,以祭太庙之礼,八奏而郊迎?皇帝为的是造势,造最大的势给高务实和他自己表功!
一战而达成二祖列宗之夙愿,为大明取代前元的合法性彻底正名。这样的功劳谁敢说不重要,其中的意义谁敢说不重大?在“足可告慰二祖列宗”的情况下,以孝治天下的大明皇帝给立下首功的高务实封个爵又如何?封个“文爵”又如何?你敢说当不起吗?
谁敢说这话,那可不只是打皇帝的脸,那是在打二祖列宗的脸!试问尔等有几颗脑袋够砍?怕不是想落个诛十族的下场!
其次,这次凯旋原本高务实是打算悄然一身回京,结果才到延庆州便被皇帝叫停。皇帝不仅让他把禁卫军带回来,后来甚至干脆让他一并将把汉那吉等蒙古首脑携来。
申时行原先以为皇帝只是想树立权威,让蒙古人从此彻底认识到天命以变,全在大明,今后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效忠于大明而已。
然而此时他却恍然大悟,皇帝这一手至少是一箭双雕,除了前面这一条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当他当众宣布对高务实的文臣封爵之赏后,哪个文官敢当着蒙古人的面反对皇帝的圣旨?
这可是自揭其短于异族眼前,要论起性质来……廷杖杖毙只怕都嫌轻!
再次,在武臣勋贵们由班首重臣领头,另两大国公立刻附议,其余勋贵一个不落全都表示完全赞成的情况下,皇帝意味深长地说了那句“列位爱卿果然与朕同心”。
这话什么意思还听不出来么?这封赏就是皇上的本意,赞成封赏就是与皇帝“同心”!那么反过来呢?武臣勋贵们个个与皇帝同心了,你们文臣莫不是偏要与朕“离心”?
可别忘了,在此时此刻,皇帝正由“与朕同心”的十余万大军拱卫着,是其君威最盛之时!此刻表现出与皇帝“离心”,恐怕下一刻就有人能想办法让“三军震怒”,然后这“离心之臣”便只能血溅五步了。
申时行不禁有些恍惚,当年那个战战兢兢的小皇帝,曾几何时已然如此深谋远虑,甚至称得上老奸巨猾,可以在悄然之间将如此多文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想当初,即便是世庙,也不是依靠这种手段啊!至于先帝穆庙,更是全凭高拱一人支撑,而皇上……申时行忍不住抬头看了皇帝一眼,却只见朱翊钧微微抬着下巴,脸上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神情,似乎有一种猫戏耗子的戏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