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明元辅 > 第285章 小侯爷(廿四)顺水推舟

第285章 小侯爷(廿四)顺水推舟(1/2)

目录

阿拉干在吉大港舰队的出港其实归根结底在于小国面对强大威胁时的自然反应。

事实上,当初南疆诸国被京华全面实控,阿拉干作为与南疆毗邻的一个小国,就已经对自身安全局势十分担忧了。

想想也知道,数十年前还只是缅甸东吁王朝崛起,他们阿拉干就曾经被缅甸进攻过,最后主要是靠着地理优势和葡萄牙雇佣兵的帮助才得以逼退东吁人,但随着这次战争,危机意识已经在阿拉干人心目中扎根。

后来京华控制了整个中南半岛,虽然名义上的总兵力居然只略多于当初的东吁王朝,但阿拉干人很清楚,彼时京华的统治区域超过三个东吁王朝鼎盛时期的版图。至于总兵力为什么相对并不算多,显然是因为装备更精良,不需要维持以往老式军队那样庞大的规模。

这个道理阿拉干人是能想明白的,因为他们自己就有葡萄牙雇佣兵,这些人的战斗力远超阿拉干当地军队,靠的不就是火枪火炮的装备更加精良吗?所以,阿拉干人此刻感受的危机就更重了,也因此不得不派出探子潜伏在南疆一些关键地区进行监视,以期防范。

自从南洋一统,这种安全危机意识在阿拉干人脑海里直接爆炸,认定南疆的进犯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其派遣在南疆各地的探子更加卖力,甚至形成了定期汇报的制度。

此次西征,由于有给高渊养望立威的意图在内,南疆方面对于很多调度都没有做严格保密。虽然具体的军事计划只有高层一批人知晓,但军队和物资的调动是没有太多掩护的。

一批批原本并不驻扎于定南城的军队开入定南、部分原驻地在勃固的军队往勃生聚集、南洋舰队大批军舰结束巡洋而回到定南进行紧急维护等等,这些事情可是随便打探一下就能知道的。至于说一些物资的调动,虽然比直接观察军队行止要难察觉一点,但对于有心人而言却也未必算得上隐秘。

由此,阿拉干人的探子将各自观察到的变化传回国内,国内自然就知道战端将起。不过这里有个时间差:首先得是探子将消息传回,然后王国高层做出判断并给军队下令,军队收到消息之后紧急集结并调集物资,最后才是军事调动正式展开——这都是需要时间的。

阿拉干人的消息传递显然没有南疆的飞鸽传书那么快,而西征军最后的出征偏偏又因为来自莫卧儿帝国内部的变动而临时提前,两相交会之下,阿拉干人的一些行动就意外的慢了半拍。

他们原本是打算将吉大港的舰队调回国都妙乌附近海港,打算构筑妙乌的海上防线,正如六十年前他们对东吁王朝开国君主莽瑞体发动的进攻那样进行陆海双向联合防御。

然而,由于阿拉干与南疆双方在信息传递时效性方面的差距,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阿拉干在吉大港的船队刚刚出港没多远,就迎面撞上了在西征舰队中负责打头阵的机动舰队。

机动舰队为了保证突袭吉大港的突然性,几乎不假思索地向敌方舰队发动意图围歼的作战,偏偏实力居于绝对弱势的阿拉干舰队还想先故布疑兵,试图以己方看似毫无威胁的举动消弭机动舰队的动武,再趁机分散逃窜。

结果显而易见,迟缓的动作导致他们很快被机动舰队包围,双方只经过短暂的炮击,受损的阿拉干舰队便认清了形势,选择打出白旗投降。

吉大港阿拉干舰队投降后,机动舰队立刻派出两艘二级巡洋舰调转船头向大舰队汇报战况。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点,两支舰队行船过程中是无法进行有效的“飞鸽传书”的,因为信鸽虽然有生物磁场定位能力,但目的地是固定的,当两支舰队都在机动之中,信鸽就没法准确找到目的地了。

第二点,根据两洋舰队的作战守则,非特殊情况下,报信这种工作不能只派一艘船,而是要派出“两舰编队”。这样做一是为了保证在受到敌方拦截之时可以用一艘船与对方周旋,而另一艘船紧急驶离战场继续报信,二是两艘船会有更多的战术选择,在敌方拦截但实力不强时,通过击败对方而确保报信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