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小说 > 奇闻诡异 > 第六章 骨灰瓷瓶的体温

第六章 骨灰瓷瓶的体温(1/2)

目录

程小雨推开林教授家地下室铁门时,37.2℃的暖风裹挟着防腐剂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人体血液的温度,精确得令人战栗。手机电筒光束扫过墙壁,成排的玻璃罐在阴影中闪烁微光——每个罐底都沉着灰白色粉末,标签上手写着:“1987.5.12 左心室“、“1991.8.23 海马体“......

“别碰第三层。“苍老的声音突然从背后响起。小雨转身时,林教授正扶着输液架站在台阶上,浑浊的眼球倒映着罐中物质的磷光。他枯枝般的手指按在温度计表面,水银柱顽固地停在37.2刻度。

“周小满女士的......“小雨的嗓音卡在喉间。老人突然剧烈咳嗽,痰液在瓷砖上溅出星状图案,显微镜下可见骨针状晶体——这是长期吸入磷酸钙粉尘的特征。

地下室的照明灯突然频闪,玻璃罐里的物质开始发出淡蓝色荧光。林教授颤抖着指向角落的日立牌老式冰箱:“她的眼睛......在第三层......“

冰箱门上结着奇特的霜花,纹路与便利店三号冷柜完全相同。当小雨拉开冷冻室抽屉时,助听器突然接收到17.4Hz的次声波,震得她耳道发麻。在冰雾缭绕的第三层,羊脂玉瓷瓶正在渗出细密水珠,表面温度计显示恒定的37.0℃。

“骨灰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林教授用棉签蘸取瓶身冷凝水,“遇到氟利昂制冷剂会发生吸热反应:Ca3(PO4)2 + 6CH2F2 → 3CaF2 + 2H3PO4 + 6CH3Cl + Q......“

手机突然震动,护理学院的文献推送恰好弹出:《人体灰烬热力学性质研究》。小雨看着公式里的负Q值,突然明白这持续二十年的恒温源自怎样疯狂的执念。

瓷瓶底部刻着行小篆:“请连我的份活到樱花再开。“当她的指尖抚过铭文时,地下室突然响起八音盒旋律——正是便利店冰柜传导的《红河谷》变奏版。玻璃罐集体共振,粉末在液体中绘制出脑沟回图谱。

“这是小满最后的脑切片。“林教授抚摸着1987年的标本罐,“我用了二十年时间,把她的记忆编码进钙磷结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