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松漠府(1/2)
兴安岭南麓,西拉木伦河畔。
刘承宗提缰土台,目光扫过联绵起伏的山峦。
这座东西长二里、南北宽一里,周六里的荒芜土台,是唐代的松漠都督府城。
其实刘承宗原本也不知这是什么地方,甚至在发兵时,还在这座长满甜菜与野草的野外土台上扎营设寨,睡了半宿,也只是觉得这里地势平坦,分外古怪。
直到北元营上了前线,针对背叛察哈尔的诸部掠袭大获成功,争取人畜十余万,刘狮子想着收军撤退,让张献忠带兵在后方挖掘壕沟,以期迟滞追兵。
这才挖出了贞观二十二年的石碑,上面记述契丹首领大贺氏内附,唐太宗建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为都督,分契丹诸部为九州,立刺史,以统领契丹各部的事迹。
刘承宗与帅府诸将这才意识到,这深山老林里的河畔平台,居然曾经是一座辖制契丹的重镇。
张献忠挖石头立了大功,刘狮子二话不说就调丁国栋率部后撤,押两万余俘虏于此处采集土木石料,着手筑城。
筑城从选址到建设都是很复杂的事,绝非短时间所能敲定。
但刘狮子的思路简单。
既然大唐在这建城,筑城所需的准备工作,肯定都再历史上已经做过了。
塞外的人口少,千年来自然环境变化没有塞内那么大,那么他就可以将那些前期准备工作省略,先规划城池建制。
先垒城墙、掘壕沟,再派遣塘骑同步进行山川、地理、水文、资源等环境的调查。
事实上松漠都督府城所在位置,确实扼守险要,适合筑城据守。
其北靠山岭,山势均为南北走向,意味着一道道山沟可供部队驻扎营盘,东西各有发源自山上的河流,南面则是西拉木伦河,河对岸的百岔河两岸同样适合修筑堡寨据守。
同时周边四五条河流的两岸,都水草丰茂,河谷与平坦山丘,亦可种植作物。
若是有空闲时间、充足人力、下足本钱,以松漠府城为中心,完全能在兴安岭南麓的交通要道,构筑出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
当然这对刘承宗来说,是不可能的事。
“东虏在科尔沁把额璘臣撵得到处窜,乱跑的蒙古兵拖不了太久。”
刘承宗扬马鞭指向大河两岸,对身侧的张献忠道:“河对岸先不管,砖不必急着烧、石不必急着采,先于高台扎木寨夯厚土,修出一里见方的城堡。”
张献忠对这个要求倒不觉得为难,道:“大帅,若只是夯土修个一里见方的堡子,两万伕子,虽然老弱妇孺啥都有,半个月也就够了。”
“嗯……”
刘承宗闻言,缓缓摇了摇头:“没这么多人,我已下令北元营的吴思虎点检俘虏诸部壮丁,十五至五十、且无残疾者,自其中抽丁招兵,发给婆姨娃娃。”
张献忠挑挑眉毛。
作为曾经独立起兵的首领,人事方面的事情他熟悉的很,这些事早在押俘虏掘壕沟时就自己做过,心里有数,只是没有越庖代俎给刘承宗报告。
那两万多的诸部俘虏,里头除了四十七个贵族,适龄壮丁有六千五百余人。
不过,张献忠统计的是十六到六十,残疾方面也放得很宽,只要能掘壕、伐木,就不算身体有问题。
而刘承宗要从中招兵,要求肯定会更严格一些,他估计,也就能剩下五千人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北元营里有个察哈尔大宰桑额林沁岱青,过去常驻翁牛特部,对诸部背叛察哈尔深怀恨意。
此次出战,这家伙从刘承宗那领了配属兵马,随同北元营杀进诸部,对所有敢加一矢的敌人,收降后统统斩去右手拇指,光他逮回来的七百余壮丁,就都只能挖壕,拉不开弓、当不了兵。
不过不同的人,对残忍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至少在张献忠等人看来,额林沁在战争中的举动跟残忍完全不沾边儿,甚至可以说非常仁慈。
反倒是刘承宗要给俘虏壮丁发婆姨娃娃的事,张献忠不能理解:“这,大帅,眼下已经不缺军队,何况这些手下败将……”
刘狮子果断摇头:“没办法的事,两万多老弱妇孺,就是两万多张嘴,即使有横扫岭东的牲畜收获,也架不住这样吃。”
“男丁编营,分了婆姨儿子回漠南分给诸万户部,这边只留壮丁,先修城墙。”
主要还是不划算。
老弱妇孺在修城墙、掘壕沟方面,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与其留在兴安岭,消耗粮草和军队的注意力,还不如分配成家、划给各部,回漠南养羊。
刘狮子估计,最后这边剩个几千人,加上手里丁国栋营等二线部队,修城墙的人手也足够了。
实际上就算有北元营的牲畜收获,元帅军的粮草还是不够用。
他们一开始筹备的战争,是漠南之战。
准确的说,预设战场最远也不过是张家口北部,假想敌是阿济格那支八旗兵团。
而元帅府众将臣僚,即使捏着鼻子接受了要在漠南跟歹青作战的部署,后勤补给线也只能勉强送到归化城。
陕北能自给就谢天谢地了,根本没有供应粮草的能力。
他们的粮草集散地是西安府,粮食运到归化城,很费劲。
就这,都已经是托了秦军耐苦战的福,西军被大明饿惯了,以至于作为紧急军粮的炒面,能让军队当正餐吃,还吃得倍儿香。
偏偏战争进程不能尽如人意,阿济格为躲避元帅军跳进宣云边墙,刘承宗又不愿无功而返,只能继续推进,如今反倒冲至直面黄台吉的第一线,把阿济格堵在后面了。
又往前推进了一千里。
这就不好弄了嘛。
元帅军的携行炒面,一般是一人带半月的量,如今第一批早就吃完,第二批运上来也快吃完了。
后方的承运刚派人送信过来,说后头的粮食不够,大概要半个月后才能送到。
也就是说,元帅军实际上,马上就要在字面意义上断粮。
而且这还不是承运的问题,他们在存粮、制粮、运粮上都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打下宁夏和大半个延绥,军队越来越多,吃饭的嘴变多了。
好在兴安岭东麓的战役,尽管正面战场没分出胜负,但漠南蒙古和刘狮子身边的北元营两次出掠,还算大获全胜。
刘承宗手里如今有羊九万、牛六千余,足够撑一阵子。
偏偏紧跟着问题就又来了,北元营出掠,打的抢的都是过去背叛察哈尔的部落。
诸部没有经历察哈尔后来与土默特的接连大战,人畜还算兴旺,又畏惧于黄台吉撤往科尔沁,部众纷纷望风而降。
北元营不光带回十万多的牲畜牛马,还带回来两万多张嘴呢。
那几个小部落加一块也就三万人,他们抢回来一多半,这还不算最可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