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6 欲作圣人大父(1/2)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宗族,都必须要有一套大家都认可的规则秩序,才能确保家国人事有序运转,避免内耗与骚乱的发生,这就是国法伦理。
越是在这个系统当中身处高位之人,越有维持这一套秩序正常运行的需要,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这一套秩序的得益者。秩序如果崩溃了,他们在秩序当中所享有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圣人想要挑拨家变的那一点小心思,张说自然挺不爽。他固然也很欣赏这个庶孙,甚至愿意尽心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政治资源加以扶植,可是讲到宗法嗣传的问题上,他还是倾向于嫡传。
张家虽然攀附于范阳张氏,但底子却是不折不扣一代而起的新出门户,张说祖父不仕,父亲也只是担任下品卑职,家族能有今时今日的声势地位,可以说全凭张说一人的努力。
正因从一介寒素成长为一代名臣,张说才尤为感触个人奋斗之艰难。所以他也非常推崇山东名门,尤其在给子女择偶婚配时,这样的倾向就越明显。
他既有务实的一面,认为家族中需要对具有政治才能的子弟进行栽培,保持势位的显达,同时又具有传统的一面,认为家族想要获得一众山东名门的接纳并融入其中,则就要奉行这些名门的家法作风。
圣人如今这么抬举家中一个小儿,可不只是为了给他家事添点小乱而已,更有挑拨他与山东名门往来交际的一层意思在其中。
所以张说憋了好一会儿,才想到给这小子拟字少宗。但也并没有直接说死,而是用征询的语气,这也是因为他赏爱其才,尤其是昨夜在御史台那番作为,张说思来都深感惊艳,并不觉得自己的儿子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来。
有鉴于之前家人们对此子太过刻薄,如今正需要修复和改善关系,所以张说也不想表现的咄咄逼人,以免激发出少类的逆反心思。
张岱并没有张说那么纠结的心情,他只是在心里嘀咕你当我不知道我名字的意思?凭什么要我自认小宗!
人究竟能有怎样的际遇处境,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别人再怎么帮,无非是给你一个理由和机会。
于是张岱在稍作沉吟后,一手握住刚刚得赐的鱼袋,一手拍着自己胸口说道:“人间才士诸多,凭我一己有何超异能令圣人如此垂爱?
归根到底,还是圣人感怀大父元从襄成之功,爱屋及乌,因有此赏,我又何敢专据而自美?
唯奉此圣诫,愿我宗族昌盛不衰,也请大父赏此少年轻狂情怀,采纳此情、以为激励。拟字宗、昌宗,未知可否?”
他当然不乐意拟字少宗,张宗昌这个称呼则实在是文名太壮,一般人驾驭不了,索性退而求其次,给自己拟字昌宗。
张说在听完这话后却是沉默下来,神色变幻不定,好一会儿才开口低斥道:“不要浪言胡说,归后好好读书!”
张岱听到这斥声自是有些不满,你怎么知道我读书少?我……
他这里心理活动还未及展开,又瞥见张说神情的怪异,这才恍然明白过来,张昌宗、张六郎,这可是比张宗昌还要劲爆的称呼啊!
怪不得张说张嘴就训斥他不要胡说,感情是圣人给他起名字、他却要给圣人当爷爷!
别说圣人了,就是他爷爷自己听到他叫这个的话,那些不堪回首的、跪舔张氏兄弟的记忆怕是都得再次复苏,不断的鞭笞着他的羞耻心。
大概是被这孙子勾起了尘封的记忆,张说也坐在车中沉默下来,待到过了天津桥又行了好一会儿,可能是担心这小王八蛋真敢百无禁忌,张说便又用不容置疑的语气沉声道:“便且拟字宗之,不复再论!”
宗之就宗之吧,大不了以后我自己再给自己起个雅号,就叫莲花六郎!
张岱心里这么想着,倒是没敢直接说出口。
抛开这些噱念不说,车行半途他想到之前还打发周朗往河南府告状引诱崔隐甫外出,现在周朗处境如何他也还没来得及打听,于是便又对张说说道:“周良之子昨日还被我遣往河南府,未知情况如何,孙儿想先往探视一番,便不与大父同归了。”
“同去罢,我家也受此人一份恩惠,理应有所表达。”
张说想了想之后便又说道,他自不知被孙子一通折腾帮了倒忙,按理来说周良遗计的确是起到了帮助他家扭转局面的作用。
于是一行人便又转道往宣范坊去,张均兄弟则到现在还不清楚张岱在事情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见到车驾转向,便也只能屁颠屁颠策马跟随在后。
一行人来到河南府廨门前,便见到有御史台官吏在内外看守,可见崔隐甫对于此间事也是非常上心,已经开始正式进行调查了。
车驾停在府前,自有吏员进奏,很快便有河南府一众官员外出迎来。崔隐甫也行在后方,但见到张说从车上行下,便又折转返回堂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