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今得公瑾,大事成矣(2/2)
“兄长以为然否?”
“公瑾莫要小觑于我,策生居天地之间,岂能久居人下,受制于庸主乎?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为心中霸业,又谈何委屈?”
“兄长如此想,眼下正有一机遇。”
”哦?公瑾所言,可是刘繇?”
”擒献刘繇者拜将封侯,正是兄长表现之机!”
孙策听罢,拍案而起,“公瑾深谋远虑,得你相助,则大业可成,大事可兴矣!”
“只我一人,何以成事?欲成大事当尽揽江东人才。”
他目光如炬,看向孙策,”兄长可知江东二张?”
“二张?”
孙策心生古怪,“可是那彭城张昭,字子布;广陵张纮,字子纲。”
“然也!”
周瑜轻抿一口酒,淡然而笑。
“此二人皆经天伟地之才,因避乱隐居江东,吾兄何不聘之?”
“公瑾一路奔波,恐是消息闭塞。”
孙策心下了然,苦笑着为他解释。
”此二人现已被袁术征辟,一为广陵太守,一为吴郡太守,二郡闻之无不望风而降。”
“什么!”
闻听此言,周瑜心中如何能不惊骇呢?
“此二人在江东声名显赫,与世家联络甚密。我此计正是助兄长借其力,笼络江东世家暗中支持,待脱离袁术,便可大展宏图!
如今他二人竟被袁术征辟,岂非更涨其威势?”
“恨不能早遇公瑾!事到如今,如之奈何?”
“无妨!”
周瑜虽心下凝重,面上却不动声色。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
我听闻江东乔家有二女,国色而天香!你我兄弟可请人前往聘之,若能联姻,同样能尽收江东世家之心。”
“好!我娶大乔,你娶小乔,也算一段佳话。”
二人相视莞尔,正欲继续共谋大业,只听帐外警戒的心腹士卒,报:
“军师,少将军正在帐内会友,待我通传一声。”
孙策与周瑜对视一眼,出来迎接。
“先生来了?今我与儿时好友久别重逢,喜不自禁,先生既来快请入宴一叙。”
“哦?我与主公也已听闻,这位便是周公瑾吧?曲有误,周郎顾,弘久仰大名。”
周瑜心下一沉,他与伯符刚一见面,袁术便能知晓,其对孙策的警惕与掌控,可见一斑。
他面上泰然自若,微微拱手回礼,“末学后进,怎及杨军师登台号令威严?上能报袁公之厚恩,下可荣妻荫子,令人艳羡。”
杨弘闻言,眉梢轻挑,似笑非笑间袖口铃铛轻响,“公瑾之才,若愿为袁公所用,地位当不在我之下。”
“后来之人,怎敢与您争锋?何况伯符乃袁公义子,我当与他同为袁公效力,又何来不能为他所用之说?”
周瑜嘴角含笑,隐含深意,“这种话杨军师还是莫要再提,恐有离间父子之嫌。”
两人相视而笑,不再多言,杨弘转而看向孙策,眸光意味深长。
“大公子,主公与乔家定了亲事,你不久便要多一位义母、一位姨娘了,今乔公特来商议婚事细节,主公喊你过去见人。”
霎时间,几近无声!
周瑜眸光一怔,心下暗忖:
【袁术的谋主究竟何人?杨弘吗?竟又先算一步!】
孙策几乎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他面无表情,只道了句:
“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