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白家的窘迫(1/2)
白夫人之所以沉默不语,实则心中有苦自知。贵族们往往难以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在福晋眼中,白家也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应该不会在意这点开销。然而,有钱人与有钱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
古语有云,一个人若败家,无非是“吃喝嫖赌”。其中“吃喝”排在前面,说明这两样还算轻的,真正的败家在于“嫖赌”,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还加上了“抽”。
如此说来,鲍大人才是真正的败家之人。因此,鲍夫人几乎毫不犹豫地将家中最值钱的物件拿了出来。她深知,这个家迟早会走向衰败。
王爷和贝勒的败家,也不是白家能比的。他们的败落更多是源于子女的挥霍。而白家的败家,则是最低层次的,仅仅是吃喝玩乐。若是福晋府上有这样的家风,她也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然而,在外人眼里,白家仍是挂着“大户“门匾的体面人家,可内里早已被白老爷的挥霍蛀空。每日七八块大洋的流水席,三不五时买个鸟,玩个蛐蛐,买一身行头,累计起来,不下于五百大洋的月开销,就如同钝刀割肉,慢慢的耗尽了家财。
京城胡同里一碗豆汁不过两枚铜子,白老爷一顿饭却够寻常人家半年嚼用。那些把玩在手的紫檀鸟笼、苏绣行头,不过是贴在家道中落伤口上的金箔,风一吹便露出底下朽木。
白夫人也曾想过留个底,大沽那套带自来水与西式茅房的宅子,在她眼里不只是居所,更是通往新时代的船票。但四千大洋的船资,需要变卖祖传的祖母绿链子去换。她深夜摩挲着库房钥匙,无数次叹息,不知列祖列宗会不会把她看成不肖子孙。
她亲自去看过,那房子的确不错。京城里同样大小的宅子,虽然两三千大洋也能买到,但那些都是旗人年久失修的老宅,修缮起来至少得花上一年半载,再投入两三千大洋才能住人。
她何尝不想如鲍夫人般断腕求生?可旗人老宅里养出的规矩像镣铐:卖祖产是辱没门庭,动传家宝是背弃宗祠。
更讽刺的是,福晋轻飘飘一句“白家该不差钱,多半是还没狠下心来。“的闲话,便将她架在世家交际的火堆上炙烤。一旦有人知道她卖了那块祖母绿,就说明白家真的败了。
白夫人无奈之下,决定先看看家里还有什么能换钱的东西。这天晚上,她摊开账簿,冷着脸对白老爷说道:
“你也该瞧瞧了,家里现钱已经见底了。过了节,家里能花的就剩这几块钱了。明天,你喝茶就别去了,泰丰楼的酒宴也退了吧。你不是说,你那只鸟能卖五百大洋吗?那鸟笼子前前后后也花了几百大洋吧?一并卖了吧。否则,家里真要揭不开锅了。”
白老爷一听,像踩了尾巴似的,失声叫道:“使不得,这可使不得!这要是卖了,白家的脸面可就丢尽了!你等等,我去看看。”
白老爷攥着库房钥匙的手抖得厉害,铜匙在锁眼里磕出细碎的响,好不容易打开匆匆走了进去。半晌后,他取出一幅画和一个瓶子出来。嘴里嘟囔着,“明日贝子爷新得的红靛颏开嗓,满京城玩鸟的爷们都在,我若缺席...“
白老爷递来一个蓝布包袱:“这是我爹留下的,这瓶子是宫里赏的。我想总能值些钱。你去一趟当铺,换了银子回来给我。明天的事早就说好了,要是不去,那可就真丢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