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杂志社来了篇《牧马人》(2/2)
……
“《牧马人》,这是讲牧民的故事吗?”
周艳茹带着好奇看了下去。
——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
仅是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让周艳茹眼前一亮。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民歌在祁连山麓里回响,也在身处燕京饭店的许灵均的心中回响。
他又想起了离别的前夜,妻子的无限信赖和无条件的理解,儿子的听话懂事,这让他陷入深深的纠结和痛苦。
终于,他做出了决定,他不能离开祖国,这里有他的亲情,他的爱,他的根。
“好!说的好,这里有许灵均的亲情,有他爱的人,也有爱他的人,更有老祖宗留下来的根,怎可为了贪图享受一走了之?”
周艳茹取下眼镜擦了擦眼泪,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态了。
但这不怪她,实在是这部小说写的太有代入感了。
不知不觉间,她就已经沉浸其中,跟随主角的生活幸福而高兴,困难而揪心,抉择而忐忑,回归而大快人心。
虽然小说还没看完,但是周艳茹看到这里,已经知道他们《燕京文艺》这次捡到宝了。
“对了,这个作者叫什么来着?”
周艳茹刚才没注意,此时想确认一下是不是成名作家。
因为这篇小说的水准很高,一看就不像是新手写的。
然而周艳茹翻开第一页,又翻到最后一页,都没有看到作家的笔名。
她只能又把信封给捡起来,看着上面寄信人‘陈耀东’三个字困惑不解的道:
“难道这人没有笔名吗?或者说,他就是一新人?”
不管如何,周艳茹现在很想见一见这个作者。
如果不是现在很晚了,她都想蹬着自行车,亲自跑去北师大家属小区楼找人了。
虽然这并不符合规矩。
因为,一篇稿子从送到杂志社,到最终可以登上报纸,需要经过编剧的初稿,组长的复稿,最后再经由主要负责人定稿三道程序。
而眼下,周艳茹这里只是第一道。
所以第二天一早,周艳茹出门之后不是直奔北师大,而是风风火火的冲进了编辑部。
“老大呢?”
“周姐,你找老大做什么?”
“我发现了一篇好稿子。”
这句话顿时把整个编辑部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什么好稿子?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
“小说。”
“那是伤痕文学吗?作者是谁?”
“不对啊小周,我才是你的组长,你过的稿子接下来应该交给我才对,怎么直接就要找老大了?”
恰时,张智民走进了编辑部,简单听了原委后,笑呵呵对周艳茹的组长杨末道:“没事没事,等我看了,你这个组长再看也是一样的。”
杨末年纪比张智民大,本身又是老革命,压根不惯着他,“这可不行,规矩就是规矩。”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一个上午过去,《牧马人》在整个《燕京文艺》编辑部都传了一遍,许灵均和徐秀芝的爱情故事把每个女编辑都感动得哭了又哭,就是不少男同志也为此落下泪来。
“这样吧,艳茹同志,既然这篇小说是你挖掘的,作者又在首都,那麻烦你辛苦跑一趟,找作者当面聊聊,听听他的意见和想法。”
张智民说完,王朦又补充了一句:
“最好能请来我们杂志社坐一坐。”
“好,保证完成任务。”
周艳茹一点儿也不觉得这是一个辛苦活,相反,她特别乐意接下这个任务。
甚至如果谁敢跟她抢,她都敢跟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