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困顿(1/2)
金州年初的时候,九大正兵营,合计两万七千人。
其中大数为入营一两年的兵。
有老兵带着,参加过战争,又活了下来,比起大周境内参加过战争的老兵都消耗一空,当然算得上精兵。
今年过了大半。
年初这两万七千人,散成游击队,截止到上个月,伤亡高达九千余人。
其中死亡三千余人,因伤残退伍高达四千人。
也就是说,这些至少都是两年的兵,剩下不足两万人。
收到这份汇报后,唐清安坐不住了。
带领亲卫营,先去了二弟刘承敏的营地。
刘承敏负责辽左南部,背靠金州,游击区最小,因此伤亡也是最小的。
就是如此,等他见到大哥后,也龇牙咧齿,满脸的心疼。
“大哥,这可是咱们的支柱啊。”
唐清安明白二弟话里的意思。
“你还坚持得住吗?”
“我还能坚持,就怕朱秀哪里最难。”
朱秀的防区最大,又没有金州和镇江的倚靠,可以说形势最艰难,伤亡最惨重。
“大哥,为了这虚名,不值当。”
十万精兵,说起来好听,哪里又真是如此,和古人一般吹嘘罢了。
唐清安点点头。
就是历史上最高级的组织,也是经历了十几年的抗战,才锻造出了钢铁般的队伍。
他有什么组织,游击队也才半年而已,靠着悄悄打枪,在辽民中和蛮兵周旋罢了。
当然,现在的游击队,到底战斗力如何,谁也不知道,因为目前并没有硬碰硬的组织过战争。
“以现在的军力,不提粮草各事,只论两军对垒,如果与蛮族决战,能不能获胜?”
唐清安问道。
“大哥准备发动大攻势吗?”
刘承敏担心的反问道。
唐清安摇了摇头。
指挥一万人的战争,和统帅十万人的战争不是一回事。
人要有自知之明。
虽然自己看过了很多兵书,又有戚继光的两部名着可以参考,但是他没太大的信心,除非打呆仗。
选择靠实力碾压对手,例如他出海以来,靠着漫长的海岸线,以绝对优势对付蛮族的弱点。
他至今。
没有一次硬碰硬的和蛮族大战过。
金州军,镇江军同样如此。
现在蛮族放弃了沿海地区,甚至山区都半放弃了,虽然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却更加的稳固,有种失地存蛮人的意思。
现在的阶段,以海治蛮已经无法达到战略要求。
游击战也是因为有百姓们的支持,靠着游击方略,才让蛮族疲于奔波,无法对抗。
刘承敏这才松了口气。
作为军方大将,又作为大哥的二弟,他比旁人都要清楚,如今金州镇江的形势。
各地后勤压力极大。
游击区虽然定下了自给自足的方针,但如何可能全部自给自足,也需要后方大量补给。
兵器,火药,粮草,马匹……
也知道将军对粮食的缺口,指望着大海。
可是大海虽然有无尽的资源,金州却没有足够的船,盐,冰窖都跟不上。
口号是口号。
真要是落实起来,谁都晓得船厂,渔场是不可能完成的。
一万艘渔船。
怎么可能。
整个金州的渔船,才不到九百艘。
制作船可是慢功夫的活。
例如水师的战船。
从原料开始算起,各项配件,到从船坞落水,需要四年的时间,每半年最多八个月就要维修一番。
以前船厂为了快速造渔船,不但造的都是小船,而且用料的木头,刷油,阴干等时间都不够。
好多船底都开始腐烂,哪怕船厂多次维修维护,也开始有了船被淘汰。
总之。
据他所知,现在的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田亩,加上海产,勉强能养活一百万人。
游击区的百姓不提,还有六十余万人,压得官员们喘不过气来。
自己虽然是武将,也同样担忧至极。
所以听到将军的问话,刘承敏猜测,是不是大哥的后勤无法维系,因此才想要和蛮族决战。
又想到还有源源不断的辽民投奔而来,刘承敏吸了口气。
虽然如此艰难。
但是决战不到时机。
“大哥,其实两军对垒,靠的不是将领的才能。”
唐清安听到二弟的话,没有反驳他。
现在的军中,也只有二弟会无所顾忌的跟他说真话,说实话。
刘承敏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