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造反(2/2)
对于这种思想,我是不认可的。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付出,我们的盟友也需要付出,一起打败敌人。
才是盟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才是我希望的局面,而不是靠着我们自己独自牺牲。”
只有充分的了解上位的思想,才能做到向一个方向使力。
谢友成听到将军点名军司,越发的沉默,仔细倾听将军的话。
联合朝鲜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有的官员认为,朝鲜的士兵不足战,可以转为让朝鲜提供更多的物资,结合金江军的战力,才是最优的。
很快收到了将军的反驳。
“朝鲜的潜力,因为朝鲜勋臣的糜烂,十成只能发挥一成,但是我们却不能只用这一成,让其留下九成。
那如何借助这些勋臣,把朝鲜的潜力用出更多,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做的。”
唐清安继续说道。
如何发挥更多的朝鲜的潜力呢?最正确的选择,当时是在朝鲜改革,去除各种弊端。
但是唐清安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吃力不讨好。
就算最后改革成功,他也得不到好处,反而只会遭到利益阶层的痛恨。
而真的上下一心的朝鲜,就算愿意继续为金江镇付出,也会索要高昂的代价。
唐清安不愿意付出本该是金江镇百姓的利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双方敌视。
征伐与算计。
一直都是世界亘古不变的运转法则,从来没有因为科技大爆炸而改变。
“我亲自去一趟朝鲜吧。”
唐清安最后说道。
众人闻言,心中都惊了一惊。
和其余人不同,贾鉴深知朝鲜勋臣的心态。
以将军的威望,他亲自入朝,给足了朝鲜面子,也能压服一些不满的声音。
倒也是个好办法。
不过唯一可虑的是,将军身份太过重要,去了异国,需要布置的方方面面太多。
对于自己,将会是很大的压力。
其次就是谢友成,他以前也负责过朝鲜的机密,是金江镇最懂朝鲜人心的人之一。
他也认可将军的主意,想的也是如何确定将军的安全。
唐清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众人开始议论起来。
自己入过一次朝鲜,那时候他还是总兵,当时的朝鲜国主还是李珲。
于情于理,自己也该去一去朝鲜了。
见见朝鲜的国王,还有哪些多年不见的勋臣们,即解决麻烦,又拉拢人心。
和攻打蛮族一样,未来哪怕打压日本,也是需要朝鲜军队冲锋陷阵的。
对于打仗。
唐清安向来一个不落,皆要一起出力,大家一起吃苦。
“将军入朝,可以和大练兵同时进行。”
谢友成提议道。
金江镇在朝鲜国内,对军队的影响颇深,特别是三部义军,比起和朝鲜汉城,三部义军可能更会听从金江镇的吩咐。
在大练兵的背景下,哪怕是在朝鲜,金江军的实力也远高于朝鲜。
“不可入王宫。”
冯胜之警告道。
将军当初的谨慎,已经证明了他是对的。
如果将军入朝鲜王宫,那么就不能带兵,就算保留了亲卫,也难以带兵刃。
种种不利的影响,不受金江镇的控制。
虽然知道朝鲜不大可能发生不忍言之事,但作为幕臣,他们不能不考虑周全,将军的子嗣又还小。
众人很快就商议出了妥善的办法,陶杰身负众人的信任,率先赶回朝鲜。
原路回原路去。
朝鲜汉城。
平辽侯将会入朝,亲自拜见朝鲜国主,和面见两班勋臣,以及最后参加大练兵。
当此消息传开,其余的声音都消失了。
至少,无人敢在此关头,谈及朝鲜国情,不适合出兵的事宜。
平安道。
副元帅兼平安道兵使的李适,驻守宁边。
面色阴晴不定。
作为当初发动叛乱的勋臣之一,他获得利益太少,对金瑬等人一直抱有不满。
在议功评时,只评为二等,仅任汉城府尹,而自己的长子李旃,连功劳都没有评上。
见此,他愤然离京,到了边地获得了兵权。
暗中发展了几年的实力,加上同样不满汉城的勋臣的加入,造反之势犹如箭在弦上。
所虑唯鸭绿江一侧的镇江,不然他早就造反了。
连新的国君人选,他和龟城府使韩明琏等人都已经商议好,等攻入汉城,就把兴安君李瑅推上国主之位。
传言平辽侯使者陶杰对朝鲜国主不满,他们本已经下定了主意,趁此机会发动突袭。
犹如当年金瑬等人组织的叛乱,自己也可以,且本来就参加过,有叛乱的经验。
想到这里,他越发的痛恨。
自己出了大力,却没有获得该有的收获。
其实。
这就是朝鲜两班勋臣的现状。
数百年下来,朝鲜勋臣越来越多,而多是世袭,哪怕权利归于长子,也挡不住家族的蔓延。
宗室,勋臣。
固化的阶级,比起大周国内更加严重。
勋臣越来越多,田亩和百姓却没有变化,那么勋臣们之间,就需要激烈的权利争夺。
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家族就会走向衰败。
这种内耗的竞争,无法强大勋臣,也无法强大国家,只会让国家频繁的陷入动乱。
李适痛骂汉城的勋臣们。
自己野心并不大,如果能让自己的儿子获得功绩,哪怕只给自己二等功,也就捏着鼻子接受了。
可惜。
他没有想过,想要获利的勋臣这么多,如何能满足所有人。
“我本想着趁机发动叛乱,叛乱成功后,派人联络平辽侯,依旧满足平辽侯的所有要求,以获得对方的支持。
可是平辽侯突然要入朝,我们该怎么办?”
李适问向韩明琏。
韩明琏眉头紧皱。
“要不要现在就发动?趁着平辽侯还未动身?等大功造成,为了以示诚意,我可以出使面见平辽侯,亲自向他解释。”
众人磨刀数年,有心算无心。
不光是李适,就是韩明琏,同样对叛乱成功有信心。
历史上。
他们发动的叛乱,哪怕因为提前泄密,被人告密,让汉城提前有了防备,但仍然被他们攻入了汉城。
现在的朝鲜国主李倧跑得快,逃到了公州一带。
然后李适等,在汉城拥立兴安君李瑅为朝鲜新国主。
但同样因为利益分配不公,遭到了其他各派联合的反对,最后又失败了。
李适不敢轻易的下决定。
如果没有平辽侯入朝的消息,趁着金江镇使者不满国主,发动叛乱,他有把握获得平辽侯的认可。
可是偏偏此时,平辽侯要入朝,这种紧要关头,他担忧引起平辽侯的误会。
“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万一平辽侯这次入朝,和李倧谈妥了诸事,获得了平辽侯更多的支持呢?”
韩明琏的话,动摇了李适。
此时。
陈凯武抵达了镇江,抓起了当地的防务和军事,并且派人联系驻守宁边的李适。
陶杰在朝鲜多年不是白呆的。
不光知道沉器远一派有造反之心,也知道李适一派也有造反的意图。
既然将军入朝。
那么这些蠢蠢欲动的势力,皆要老老实实的按捺住自己的野心,服从金江镇的规划。
从镇江归来的李适,长叹一声,虽然获得了陈凯武的保证,可是比起占领汉城后的好处,又如何能比。
但是胳膊拗不过大腿,隔壁的金江军已经盯上了自己,那么他一动不敢动。
不光是李适。
陶杰回朝后,马不停蹄的奔赴各地,拜访各地的勋臣。
谁也不许动。
刘兴祚也动了起来,抓起了汉城的防务,为将军的到来做准备。
汉城王宫。
李倧吩咐了王妃,仔细看顾好大公子唐晏乾,不放心,又告知林忠,照顾其的身边人,都要好生挑选。
汉城的权柄,被西人派金瑬,李贵把持。
而国内各地蠢蠢欲动,党争激烈,李倧当国主数年,也有他的信息来源。
即顾虑西派,又忧虑其他党派。
刚登位的雄心,早就被现实磨平,一心想着如何巩固王位,只有抓牢金江镇,才是上策。
犹如他历史上,鼎力支持东江镇,拉拢毛文龙一样。
“不进王宫?”
听到台下汉将刘兴祚的话,李倧先是愣了愣,立马恢复笑容。
“一切以平辽侯的心意办,且等平辽侯抵达,我也去城外,共猎于山中一番。”
平辽侯素来谨慎,当初就因为此,和上朝发生矛盾,后来还让朝鲜也派出使者入京,帮忙缓和双方的关系。
所以听到刘兴祚的话,李倧没有太过意外。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