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末路(1/2)
见到金江军的声势,龙在前就知道自己败了。
现在最紧要的一件事。
为如何在金江军都手中,保存下最大都实力,特别是老兄弟们,以及受伤的老兄弟们怎么办。
刹那之间。
无数种思路涌了出来。
如何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就要看龙在前的大局观以及前瞻性。
苦难重重。
“兄弟们,跟上咱。”
罗大咬牙切齿。
金江军的骑兵分散在几十里的土地上,或驱赶溃兵,或找到落单的小部阻击。
还有几支稍大规模的队伍,防备对方集中力量。
无数个触手,每个触手都有头脑。
最先遇到罗大的骑兵小队,不但没有与之交战,反而斜逃出,不跟罗大纠缠。
罗大越追,在他身边袭扰的骑兵小队越多。
等看到花眼时,他不顾这些骑兵小队,直接冲向花眼所在,准备先打败对方的大将。
“哼。”
花眼又不傻。
他厮杀了许久,手下人仰马翻,如何是别人的对手。
带着手下两千骑丢下前方赶羊一般的溃兵,转身就跑。
罗大的马保存了体力,花眼的马虽然休息了片刻,却也跑不过罗大,也亏了金江军的马耐力强。
现在的花眼,就像鬣狗王后,躲避身后追来的雄狮。
其余的骑兵小队,根本不用等本部打出旗帜,已然纷纷默契的围了上来。
从天空俯瞰,就是一副杂乱不堪的景象。
一般人看不清形势,只觉眼花缭乱。
唯独身在其中的小队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各司其职,不但没有失去秩序,反而进退极为娴熟。
“嗖嗖嗖。”
骑兵们从侧翼向罗大的队伍发出弓矢。
流民骑兵里部分精锐,同样在马背上松口缰绳,双手拉弓反射。
如果说流民骑兵的战斗意志不弱于金江军,那么在组织力和技艺上,却落于金江军。
无论是单兵的素质,还是平均素质,或者是总体素质。
箭矢中。
流民军骑兵明显吃亏。
不时有骑手中箭摔下马,而因为脚下的马镫,被马拖行许久,或直接射中马。
让罗大的速度不知不觉降了下来。
眼见追赶花眼无望,他气愤大声的下令,调转马头去追击周边骚扰他的骑兵们。
这种骑兵之间的较量。
也只有北方的大地上能发生。
不是所有地形都适合,但北方总体平原多,适合骑兵作战,骑兵的作用太强大了。
而南方多河。
无论湖广还是江南。
支离破碎的土地上,处处是河流湖泊,大山林子,高低不平,为大规模使用骑兵,提供不了施展的地利。
受地形限制。
大规模骑兵转进战术等,皆无法施展,只能发挥小部分作用。
可以用小规模骑兵补充战场。
但是非要大规模使用骑兵,在南方是不如步兵的。
总之。
流民军骑兵与金江军骑兵,在此地上演了一场你追我赶,分兵互攻,你来我往的骑兵交锋。
整体上。
双方陷入了焦灼。
打仗不是蛮干。
骑兵更是具备多种多样的灵活的战术。
反倒是步兵。
因为速度的限制,总体上倒不如骑兵的花样多。
罗大想要采用骑兵对冲,依托赶来的己方步兵,速战速决打败金江军的骑兵。
花眼当然不会如他的意。
龙在前也等不了。
前方。
一支从来没见过的军队,采用极其古怪的战术,正逐步靠近流民军的军阵。
……
任何新战术的诞生,定然有一批狂热者。
否则如何打破旧有的观念呢。
二战德国大规模使用了坦克,采用坦步协同进攻的快速作战战术,就是因为有一批信仰者。
对此种战术的坚定不移。
在保守派绝对实力的压力下,他们力排众议,为德国创造了碾压周边各国传统战术的基础。
同样。
金江军的毕业生们,参考了将军的建议,摸索出了以自生火铳为主的列式战术。
这个新战术,同样不受金江军的认可。
甚至有人指责军学校近些年来,培养出来的军校生,有太多的想法,对于军队的指挥是不利的。
无论如何。
金江军一支新军。
“咚咚咚。”
踩着鼓点,在小号的声音中,排成了五列,每列并排上千人,一列长达几百步。
“威。”
每迈出左脚。
列队中鲜明的队长,高举军学校模仿将军打造的指挥刀,竖立在胸前,沉声喝道。
“嗒嗒嗒。”
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竟然传到了龙在前的耳朵里。
到底是眼睛见到的,所以自己幻想出来的声音,还是真的声音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龙在前已经顾不上了,正全神贯注的眺望。
流民军没见过这种送死的行为。
纷纷拉弓射箭,箭矢从空中落入数千名未穿戴铠甲的“弱军”。
是的。
很多人的惯有印象中。
这种全军不穿盔甲的军队,定然是战斗力极差,不受重视的军队,多半是地方上的守军或者乡军。
就没见过野战军不穿盔甲的。
“嘭。”
一名年轻的金江军士兵摔倒在了地上,捂着胸口面脸痛苦。
他身旁的同袍们,头也不回踏出节奏的步子离开,身后的列兵则绕开他,并补上他的位置。
能把几百步长的度列,在战场上走的整齐划一,可见里头军官的组织能力,以及士兵的精锐。
明明是精锐,却又不戴甲。
“嗖。”
又是一阵箭矢。
一具具金江军的士兵倒下,却连丝毫的慌乱都无,他们仿佛是没有感情的怪物。
高强度的训练,让新兵们形成了本能。
荣誉和物资。
则让他们没有怨言。
“他们竟然还不开火,还在往咱们这边走。”
流民军中的队长喃喃道。
和朝廷不同。
例如金江军,队长是基层军官。
可在流民军中,队长的职位,是中级军官。
连流民军的队长都失去了分寸,何况其余的流民军。
黑洞洞的火铳,看着那么吓人。
连铳口都看的一清二楚。
“立……止!”
“嘭。”
数千人手脚一致的停下。
“举!”
“哗哗哗。”
寻常的火绳枪,遇到风雨飘湿则无法使用。
而且作战时,要拖着根长长的点燃的火绳,夜晚也容易暴露所在的位置。
自生火铳采用燧石片击发。
但是有些技术上的问题。
一个是燧石的来源。
大周的燧石产地不多,又充满了杂质,导致打火率极低,扣下扳机点燃药室,一次能击发的,十成才一两成。
所以朝廷也制造出了自生火铳,但并没有推广开,人们还是喜欢火绳枪。
二个就是因为弹簧的问题,扣下扳机需要很大的力气,力量过于集中于扣扳机的食指,会干扰持枪的动作。
而同样因为力气过大,加上后坐力,枪口很容易就抬高了。
前者的问题。
通过海外贸易,从国外购买回了大量的优质燧石,从里面继续精挑细选后,打火率大致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