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消息(二)(2/2)
这个职位,已经确定了他不能够离开中枢太久。
一时间。
知道消息的人心怀忐忑。
不知道消息的人则是在胡乱的猜测着。
朝会如期举行。
黑压压的一群人,朱慈烺看得心中毫无波澜。
朝会中的人,现在已经比崇祯在的时候,提升了一倍有余,就这还是人手不够用,实在是现在要处理的事务实在是太多了。
「朕今日召开朝会想必多数人还不知道为什么,内阁首辅就说一说原因。」
朱慈烺的开场直奔主题。
完全没有墨迹的意思。
王士杰最早的时候,就是在长安周围做知县的,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也是熬出了一点名堂。
在机缘巧合之下,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实在是当年最有功绩的一群人,不是年纪大了已经作古。
就是出去治理自己的封地了。
这才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大明分封出去的两个封地,现在已经建国了,而且是独立于大明之外的国家,分别是大顺和杨国,他们的封地主人,一个是高岩,一个是杨阔海。」
王士杰也没有长篇大论的多唠叨。
很快三言两语就说出而来今天朝会的议程。
就是要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处理。
说完了朝议的内容,瞬间就听到朝会上的嗡嗡声,都是再有人小声的交谈着,今日听到的这个可以说是震惊的消息。
就是坐在军部位置上的陆鸿轩,也是面色很难看。
大明打下来的地方,是要作为大明的屏障的,可现在却成为了另外一个国家。
这还能不能帮着大明守好门户?
没有人敢自信的拍着胸膛保证这种事。
大明已经很久都没有打仗了,军队的训练依旧,可到底还是不是
曾经的精锐,就很难说的清楚。
只有雷打不动的财政部部长,史可法一直都是无动于衷,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个他无关一样。
「皇上,臣有本要奏。」
说话的是一名中年人,曾经的少年,现在也已经熬大了年纪。
他正是宣部的部长王与胤。
随着大明的扩张,各个部门不断的完善职能,宣部的权利也开始渐渐的显露了出来。
「准。」
朱慈烺抬起眼皮子,看着这位中年人。
他的记忆很好,在崇祯时期,这个人就写的一手好文章,水的可以。
却又能把任何的一件事情,都表达清楚,这就是本事。
在他接手皇位之后,心中是不喜欢这样水文的人的。
可对于自己父皇打算用这种方式开启民智,也只能勉强接受。
王与胤也知道现在的皇帝,对他不待见。
不止是因为他写文章的手法,还因为当年的投机取巧,先皇在的时候,能够容得下他。
现在的皇帝可不见得看他顺眼。
「臣觉得,这件事可以从长计议,杨国和大顺尽管已经立国了,可依旧是和大明打断骨头连着筋,只要两家还有来往,就可以不用去多管这种名义上的叫法。」
王与胤低着头说着自己的看法。
不是他聪明,而是他觉得,若是先皇还在的话,也会这么处理。
现在的皇上,也是继承了先皇的这一点优点。
反正鞭长莫及,从荷兰传回来的消息,虽然是急报,可他也能够像想到,其中荷兰人的推手也应该不小。
毕竟,想要解决一个门口的,可能成为自己敌人的国家。
最好的办法就是离间计。
让大明给出压力,然后让大顺和杨国,在无依无靠的时候,倒向荷兰。
敌人瞬间就可以变成朋友。
「什么叫名义上的叫法?人家可是已经立国了,这是背叛,赤果果的背叛。」
另一名大臣,连请求奏章的话都没说,立刻站起来指责着王与胤。
王与胤不用去看,就知道是教谕部的部长。
也不清楚当年高弘图是怎么想的,在退休之前,居然推荐了这么一个玩意。
整天的掉书袋。
就差再次翻出之乎者也了。
也就皇上居然看这个人很顺眼,完全不明白是因为什么。
此人名叫刘子宽,据说是刘中砥的儿子,还是那个什么孔胤植的四女媳。
孔家一家人都进了工程队,这个四女媳又是哪里来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关系的复杂,让他都快要捋不过来。
最近又在打主意,让各个学校的课本上,添加一点《论语》之类的东西。
「皇上兄弟们之间的关系,你称之为背叛?人家是攻打大明了,还是断了大明的财路?」
王与胤也不甘示弱。
在朝堂之中,他的朋友也是很多的,想要上报纸,宣传一下自己的政绩,就必须要他点头才成。
只不过,相比起来,一个管着大明教育的人。
权利更大一些。
谁不想自己的子女能够上一个好学校。
一个是当前的利益,一个是后辈的前途。
孰轻孰重,还真的说不清楚。
两人之间的争斗,一直都是针尖对麦芒。
其他人在王与胤和刘子宽扯皮的时候,也都住嘴,只是静静的看着,然后思索着自己该做怎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