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苏联英雄 > 第三百九十章 奇迹

第三百九十章 奇迹(2/2)

目录

“元帅同志,如果只是载机,我可以在半个月内完成修改拿出原型机,但所需要的雷达可能会有些问题,据我所知,我们还没有适用于飞机搭载的任何型号。”

设计师说地是实话,现在苏联所有型号地雷达都体积庞大,大概也只有彼-8能塞进一台,前提还是要把雷达拆散了、轰炸机不装任何的武备。

“装备部会去想办法。我们暂时需要的只是种能发现几公里范围内目标的小功率雷达,前期还是要靠地面引导。载机需要做好先期的设计,绝不能出现雷达等载机的情况。”

“我会在设计上做尽量多的余量,各项指标一定能够满足要求。在火力方面,可以在正面使用四门23毫米机炮加两至四挺12.7毫米机枪的搭配。也可以选用威力更大的新式30毫米机炮。元帅。您提到地机背武器系统我看可行,但新式机炮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采用成熟的“史瓦克”,四联装威力应就足够,也不会影响其它飞机的需求,总体说这只是种小需求量的特种飞机。”

“就由你去安排,雷达地事装备部会有专门地同志同你接洽。”

送走了设计师,迎来了空军委员会副主任雅科夫-弗拉基米罗维奇-斯穆什克维奇空军中将,现在他正管着全红军的航空设备研制、生产和装备。

林俊想了解最新地航空装备研制情况,结果雅科夫告诉他:斯大林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问的只有一件事----今天各种主战飞机的生产数量是多少?!

老头子也关心装备的生产,而斯大林这样的电话还会打给装备部,每周都会----坦克、卡车、大炮、自动步枪,甚至是:“我们这个月能提供给一线多少手榴弹?!”

林俊设计的木柄手榴弹功不可没,估计全世界都再找不出比它更简单、制造和使用更方便的手榴弹了。别看手榴弹和坦克大炮相比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战争开始后,军队的需求量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连续很多天的日消耗量就超过百万枚!

在明斯克防御战中,个别团一天就消耗了几万枚,平均一个人一天十好几个!战士们都把手榴弹当不要钱的石头砸,在城市攻防战里几乎是用数量炸退了不要命的德国步兵----正是因为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前线的指战员们才会这么“败家”。要是换成原来的30式手榴弹,后勤部门根本就做不到给前线送去这么多。

据说现在德国人也喜欢上了缴获的苏军手榴弹----拆开包装箱就能用,和他们自己的长柄手榴弹使用方式一样,还免去了烦人而又必须细心操作的雷管装配。德国士兵不明白:老说雷管一定要在使用前才装上,不然过于危险,但似乎从来没听说苏联人的手榴弹在自己手上有多危险,除非是从对面砸到自己头上的那些。

正是苏联的实用主义至上的思想,保证了一线部队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但“实用主义”都是短寿命吗?苏维埃的设计师和工人同志自豪的说:“不是!”

在明斯克,有些榴弹炮团的122毫米榴弹炮身管已经发射了超过设计寿命一倍的炮弹,但根据炮兵同志反映:它们还能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再发射相同数量的炮弹。

这也许该算是“奇迹”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