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二百九十章 “发配”大宁

第二百九十章 “发配”大宁(2/2)

目录

简而言之就是社会上不允许有无业游民,无论是邻里还是乡亲之间,发现此类人要主动举报,否则会受到牵连。

用现实来解释。

你的家庭是种地的,那么你也要种地,不允许游手好闲,要么就去读书考功名。

至于去经商或者做学徒,除非像徽州那些地区,有家族前辈带出来,否则普通百姓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这个门路,更没这方面的经验。

道理就跟后世一样。

那时候的农民,唯一改变自身的出路只有两条,当兵和读书。

至于进厂打工,那是当兵或者读书后才有的分配,或者说是工人留给自家子弟,或者为城市户口准备的。

中华重工的早期用工,多数从军户来的,如今逐渐扩大到民户,特别是中华重工体系外的上下游外部工厂。

这类的工厂和矿区,主要来源是民户。

还有例如中华重工厂区和宿舍区外兴起的集市,吸引了不少的摊贩,这些都来自于乡间。

这些新的现象,要看如何解释互知丁业之法。

不同的司法解释,那么这些现象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就有不同的区别。

如果让朱高炽来解释,那自然是合法的。

可如果让反方来解释,肯定就是不合法的。

而司法解释权,掌控在按察使司手中,王臬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直接拿捏到了中华重工和其体系的七寸上。

以成熟的逻辑,和后世成果的经验来看,这种司法解释是违背自然道理的。

可要知道这种现象,是必定会发生的。

因为现实就发生了。

如果专业的解释,后世有个名词,叫做“阵痛”,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遇到的“阵痛”问题。

在英国则是圈地运动。

普通人的印象中,圈地运动虽然对百姓不好,却是工业发展的必然现象。

但是这些普通人不知道的是,圈地运动早已经被学术界证明,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反而是历史的倒退。

朱高炽无法改变王礼的想法,这位皇太孙一系的官员。

所以他决定拉拢眼前这些北平中下层实权官员,从现实中,做到让王礼无法落实的地步。

其实这很被动。

但是朱高炽和王府的名器,只能做到这样,必须抢在王礼落实他的政策之前,先做好预防措施。

比起当年太子一系官员,出手拿掉燕山左护卫指挥使一职,当时的朱棣根本不敢反抗。

现在的皇太孙一系,实力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至少王府还敢反击。

朱允炆比起他的父亲朱标,两者的名望不可同日而语,差别是巨大的。

如果朱标在世,哪怕是现在的朱高炽也束手无策,需要改换当下的发展思路。

“互知丁业的目的,在当时的社会情形,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提升,恢复社会生产,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

朱高炽沉重的说道。

几位官员认真的倾听,无论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是真的出于一片公心。

他们和中华重工绑定的太深。

例如苏观。

中华重工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正是当年他的支持,他可是把冶铁所衙门所在地都给让了出去。

虽然是因为圣人下诏罢官铁的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如果王礼打击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体系,并且形成了司法定论,那他苏观在前程上会受到牵连。

更何况他和朱高炽多年的交情,以及一些隐晦的政治利益,都迫使他无法独善其身。

朱高炽一脸的义正言辞,庄重的继续说:“中华重工发展的目的也是如此,两者并不矛盾,甚至是相同的。”

“为了保证工业化在北平的持续发展,所需要面对许多的新问题,在这些问题将会遇到的冲击前,更需要部分开明官员来保护这份成果。”

“为中华重工保驾护航,也是为了百姓们的幸福,更为了大明的发展,我拜托诸位了。”

几位官员连忙起身。

“小王爷言重,也请小王爷放心,在中华重工之事上,我等义不容辞。”

苏观等人保证道。

送别了几位官员,朱高炽回去了书房。

先是李学颜,后是练子宁,现在是王礼,一个比一个大的挑战,不但让朱高炽没有愤怒,反而奋进了起来。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副大字写完,朱高炽才沉下心。

此时。

朱棣亲自来了,刚好看到了朱高炽写的字,看着这幅字,朱棣久久无言。

“老大,你去一趟大宁。”

“为何?”

“大宁有敌踪的消息传来,你带军去大宁巡视一趟吧,也算是增加军事上的了解。”

“等我写完这篇理论。”

朱高炽没有反对。

(本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