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狂兵之步履青云 > 第六十章 惊天大案

第六十章 惊天大案(1/2)

目录

灞上,细雪绵绵。

秦岭,白雪皑皑。

依依不舍回望着长安,李孝逸低叹一声: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还是走吧。

曾引以为傲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眼前却只有明亦可一人来送行。

得知绑票案系何蕴、杜治、卢升三人所为,李孝逸顿时想起了那些很像唐军的绑匪。

他咬咬牙跺跺脚,无奈一笑,“算了!”

明亦可见状极感意外,“恩公,就这么算了?”

望着天上恣意翻滚的乌云,李孝逸半天没言语,末了摆摆手,“他们仨也不易啊,且行且珍惜吧!”

这话只有李孝逸子自己明白,明亦可当然听不懂其中的人生检讨。

西北风猛烈袭来,车队渐渐走向蓝关。

明亦可无言哽咽了一声。

……

此时的大唐设有关内道、河南道、河北道、河东道、山南道、陇右道、江南道、淮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等十个道,每个道分别下辖十来个州若干个县,国土面积一千五百多万平方公里。

其垂直管理体系为:朝廷——道——州——县,朝廷有皇帝、道有观察使、州有刺史、县有县令。

然比较有趣的是,其中的“道”在此时并非行政区,仅仅是“监察区”而已。

也就是说,各“道”名义上辖领若干州,却没有常设的道府衙门和道府长官,朝廷会定期派出“观察使”监察巡视各道。

换句话说,观察使只是各道不定期的临时最高长官。

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各道因区域过大导致权力过甚,继而形成汉隋时期那种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

如此一来,藩镇割据风险大为降低,而行政管理风险却大大增加,因为下面的各州刺史长期处于权利监管真空。

公元684年,冬末。

武则天首创之“新科举乡试”在全国各道隆重进行。

不料乡试大考刚刚结束,淮南道便传出了“试题泄密”事件。

一时间,淮南观察使以及其下各州刺史相互攻讦的奏章雪片似飞向朝廷。

惊天大案,新政出丑,朝野震动。

天后勃然大怒,“查!”

一声令下,冯靖再次代天巡狩。

……

六日后。

钦差的官舰在南淝河靠岸,庐州城(合肥)近在眼前。

码头上锣鼓喧天丝竹大作,一片热闹气氛。

观察使黄鹿鸣带着各州刺史在码头上隆重迎接。

在王琦、李隆基及一百羽林的护卫下,冯靖缓缓下舰。

官员们的礼数非常周到,然他们的脸上都凝了寒霜也似,相互之间寸步不离,唯恐别人在钦差面前说自己坏话。

钦差莅临前,朝廷的圣旨早就到了,大意是:一经查出幕后泄题官员,夷三族!

冯靖见状喷的一笑,“涉弊的考生抓了没有?”

黄鹿鸣急步趋近,矮着身子惶惶禀报:“启禀钦差大人,所有涉弊考生均已押入大牢隔离开来,只等钦差大人莅临庐州亲自审理。”

冯靖一指所有官员,“开考前你们都见过试题没有?”

大伙轰然一声,“没有!”

他又一指黄鹿鸣,“你见过没有?”

黄鹿鸣一低头,“下官见过!”

“什么时候?”

“临考前拆封的时候。”

冯靖淡淡一笑,“黄兄乃真君子也!”

他的话本来就是个陷阱,只有胸怀坦荡者敢舍身一跳,如此一来黄鹿鸣便显得格外坦荡了,颇有鹤立鸡群之意。

各州刺史一见纷纷也改了口:

“我们也是开考前才看到的。”

“我们也是——”

“唔,这才是真话嘛!”冯靖皮里阳秋一笑,“这不一下都说清楚了?”

他的话玩笑也似,毫无钦差大臣那种下车伊始故作肃杀之态。

大伙一见顿时放松下来,彼此之间也打起招呼说起话来。

冯靖一指身后官舰,“即日起,本钦差将在官舰上坐舰视事,各位请上舰说事。”

待所有官员在官舰里坐定,冯靖这才正襟危坐问:“发现泄题的阅卷官来了没有?”

“来了!”角落里洪钟似一声应答,一个身材修伟的七品官歘地站起。

我靠!冯靖一见顿时跳起,“狄兄,怎么是你?迩前怎不见你出来讲话?”

狄仁杰看着满座的四、五品大员,咧嘴颔首道:“兄弟的帽壳太小,轮不到咱说啊!”

“你怎么跑庐州来了?”

“我是奉调阅卷的。”

为了防止作弊,全国各道的阅卷官员都临时进行了大规模对调。

“看样子狄兄升了一级?”

“全赖天后恩典。”

说着话,冯靖牵着狄仁杰的手,一直来到上首,硬生生把他按在了副座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