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惊天大案(2/2)
说着话,冯靖牵着狄仁杰的手,一直来到上首,硬生生把他按在了副座上。
无数的艳羡眼光唰唰射向了狄仁杰。
紧挨着狄仁杰坐下,冯靖这才问:“狄兄,作弊是怎么发现的?”
说到正事,狄仁杰顿时严肃起来。
“启禀钦差大人,属下负责‘天字号乙字棚’试卷阅卷,第一天的诗赋考试中,属下便发现该棚二十名考生中有两人的试卷完全雷同,后两天的考试中情况也如出一辙。由此,下属怀疑试题泄露,报与观察大人后,重新调卷复查,结果发现,各棚均有雷同现象。”
冯靖一拍桌子,“我兄神目如电,无愧天下第……天下滴官员楷模。”
他差点又说成了‘天下第一名吏’,匆忙中舌头一卷,用一个谐音及时堵住了漏洞。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泄题事件,赴淮的路上冯靖已将淮南道所有主考、副考的履历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首先是主考黄鹿鸣,奉旨出京时他只知自己负责押运试题并担任江南某道主考,根本不知自己的目的地何在,一直走到徐州时才被通知去淮南道担任乡试主考。
而与他同行的两个羽林校尉才是真正的试题押运官。
两个羽林一人掌管钥匙,另一个身背试题箱,三人一路形影不离互相监督,加之试题袋用火漆密封,即便能打开试题箱,仍然见不着试题。
所以,黄鹿鸣不可能泄题。
其次,淮南道各州担任副考的刺史中,一多半是朝廷为了这次大考临时空降下来的;另外一部分是考前数日才对调到过来的。也就是说,他们在本地没有泄密对象,其泄密动机微乎其微。
只有极少一部分是当地原来的刺史,而这些人都不是副考,只负责本次乡试的配合,根本没机会见到试题。
其三,本次乡试由国子监牵头命题,翰林院部分翰林也参与了命题。
命题结束后,所有参与命题者全被圈到华清池天天洗温泉吃羊肉泡馍去了,等于是全天候封闭隔离了,直到考试结束,他们才被允许回家。
如此周密的安排以及乡试过程严格的保密程序下,官员大规模自主泄题的可能性极小。
一路分析下来,直觉告诉冯靖:泄题的最大可能来自某种无意识泄漏,恰好被别有用心者偷窥到了,这种可能只会发生在京城出题的官员身上,其中的漏洞很可能就在华清池。
所以,此时若把这些刺史全集中在庐州软禁,于破案来说毫无意义。
主意已定,冯靖犀利眼神漫扫了一圈,沉声说道:
“此次主考是黄鹿鸣大人,各位刺史均为副考,六百七十名考生均来自各位治下。本钦差的意思是,凡涉及作弊考生生源地的刺史立刻返回治所,迅速调查涉案考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其中的同乡、同学、同年关系;凡不涉及作弊考生生源地的官员也请立刻回治所视事。总之一句话,相互之间不得串联和打探案情,违命者天子剑就是为尓所备!”
“诺!”
在座的官员大都听说过冯靖在盱眙军前斩将夺帅之举,大伙心里不由敲起了小边鼓,待冯靖一挥手,刺史们便掂着脚尖猫一样快速离舰。
回过头来,见黄鹿鸣还在,冯靖温颜一笑,“黄兄,我就不虚留你用餐了,其中原委你明白。先回吧,吃了饭我就过去找你,届时一起审案。”
黄鹿鸣感激得鼻子一酸,“谢大人体谅,下官告辞。”
众人都走了。
狄仁杰道:“这些人中说不定就有泄题嫌疑人,你放了他们难道不怕其畏罪潜逃?”
“我正盼着有人跑路呢,跑了案子就明了。”冯靖回头喊了一声,“来人,上菜!”
狄仁杰皱皱眉,“都火烧眉毛了,你居然吃得下?”
“人是铁、饭是钢,边吃边聊嘛。”
旋,酒菜上桌。
冯靖端起酒和狄仁杰一口闷了,然后大口吃喝起来。
直到酒过三巡吃个半饱,冯靖这才开了口,“狄兄你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泄题现象?”
“这还用说?”狄仁杰喷的一笑,“为了给自家眷属或亲朋好友的子弟谋一条晋身途径呗。”
冯靖不动声色继续问道:“打个比方,假如你家今年有应试的子弟,而你事先也知道了试题,你除了告诉自家子弟,你会不会还告诉别人?”
狄仁杰一愕,边思便想说:“当然不会,傻子才那么干!新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让别人知道试题的话,我家子弟岂不要被挤下桥了?”
冯靖眉毛一扬,“可事实是,这次的泄题性质却是大规模的,何解?”
狄仁杰点头称是,“是啊,淮南道考生共六百七十余名,被发现的作弊考生竟达十二个,这中间还不包括那些作弊水平较高的漏网之鱼。”
“所以,本次泄题现象带有很大的无差别泄题特点,何故?”
狄仁杰皱起了眉头,“我咋知道?我要知道我早破案了。”
“想想!”冯靖咧咧嘴。
“别卖关子了,你是不是已有思路了?”狄仁杰有点急不可耐。
冯靖莞尔,“我怀疑,泄题的源头在京城。”
“京城!”狄仁杰一惊,“难道是国子监?”
“差不多!”
“为什么?”
“因为预感。”
“什么预感?”
冯靖呷了一口酒,慢条斯理道:“泄题案发生后,嫌疑考生旋被锁拿入狱,阖道官员明知这一线索极为重要,却无人愿审。此中原因无外三条:第一、为了撇清自己,因为敏感时期相互猜疑,谁审谁就可能落个串供嫌疑,出力而不讨好!”
“第二、最具主审资格的只有黄观察和庐州刺史,一个是最高长官、一个是庐州主官,然二人也是被攻讦之最严重者,所以没心审,只忙于上折子自辩了。”
“第三、是不敢审!因为不敢用刑,怕打死嫌犯落下灭口之罪,更怕打死人还审不出任何结果!”
“你说的这些都在理!”狄仁杰边听边想,末了反问一句,“但这与你的预感有何关联?”
冯靖意味深长道:“没人愿审只是个表象,核心的缘由是:黄观察使与当地的官员根本不怕朝廷来查,也更希望朝廷派人来查。”
“你意思他们很坦荡?”
“差不多是,也不完全是。”
“这叫什么话?”狄仁杰有点糊涂了。
冯靖起身一拍桌子,“严重的后果和相互的猜疑让他们根本坦荡不起来,只有黄鹿鸣颇有些风骨!”
“经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泄题之人肯定出在国子监!”
冯靖一竖大拇指,“而且,它还是个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