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地动仪转定乾坤(1/2)
林澈在边关全力整顿防务,太平公主在长安小心周旋各方势力,二人虽分隔两地,却心心相印,共同应对着宫廷政治斗争带来的重重危机。然而,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打破了暂时的平静。
长安城中,一日午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街道上的行人匆忙奔走,寻找避雨之处。紧接着,大地开始微微颤抖,起初只是轻微的震动,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震动愈发强烈,房屋开始摇晃,瓦片纷纷从屋顶滑落,砸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破碎声。百姓们惊慌失措,纷纷从家中逃出,涌上街头,呼喊声、哭叫声交织在一起。
“地震了!地震了!” 有人大声呼喊,人群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太平公主在公主府中也感受到了这场地震的威力。她看着摇晃的房屋,心中焦急万分,首先想到的便是远在边关的林澈。“林郎在边关不知怎样了,这场地震可千万别波及到他。” 她喃喃自语道,眼神中满是担忧。
与此同时,皇宫中也是一片混乱。武则天在寝宫内,被突如其来的震动吓得脸色苍白。宫女和太监们惊慌失措地跑来跑去,试图保护她的安全。“快,传朕的旨意,让大臣们立刻进宫商议对策!” 武则天强作镇定,大声下令道。
朝堂之上,大臣们陆续赶到,个个神色慌张。面对这场地震,众人都显得束手无策。有人主张立刻组织人手救灾,有人提议先安抚百姓,稳定民心,还有人则担心地震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朝堂局势,众人争论不休,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太平公主进宫后,看到大臣们混乱的模样,心中不禁有些失望。她站在一旁,听着众人的争论,突然想起林澈曾跟她提起过在近代了解到的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或许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应对此次危机。
“陛下,” 太平公主上前一步,向武则天奏道,“儿臣听闻林澈曾知晓一些应对地震的方法,或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二。”
武则天看着太平公主,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太平,你且说说看。”
太平公主微微颔首,说道:“林澈曾说,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确定受灾区域,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救援。我们可以在城中高处设立观察点,观察哪些地方受灾严重。另外,要组织人手搭建临时避难场所,安置那些房屋倒塌无家可归的百姓,发放食物和水,防止疫病的发生。”
武则天听后,微微点头:“太平所言有理,就依你说的办。” 随后,她立刻下令大臣们按照太平公主的建议展开行动。
然而,确定受灾区域谈何容易。长安及周边地域广阔,靠人力去探查效率极低。太平公主心中焦急,她知道林澈若在此,定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突然,她灵机一动,想起林澈曾提到过古代的地动仪,虽然那是检测地震方位的仪器,但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发,改良出能大致确定受灾区域的装置。
太平公主立刻召集府中的能工巧匠,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他们。工匠们听后,都觉得此事难度极大,但在太平公主的鼓励下,还是决定一试。他们日夜赶工,参考各种古籍,结合太平公主描述的原理,开始制作改良版的 “地动仪”。
另一边,林澈在边关也得知了长安发生地震的消息。他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赶回长安,但边关事务缠身,他实在无法脱身。他只能寄希望于太平公主能够平安无事,同时利用自己在边关的资源,收集各种可能对救灾有用的物资,准备随时送往长安。
经过数日的努力,工匠们终于制成了改良版的 “地动仪”。这台仪器外形与传说中的地动仪有些相似,周身铸有八条龙,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每条龙的口中含着一颗铜球,下方对应着一只蟾蜍。但与传统地动仪不同的是,这台仪器内部构造更为复杂,增加了一些机关,可以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和强度,大致判断出受灾区域的远近和方位。
太平公主带着这台改良版的 “地动仪” 进宫面见武则天。武则天看着眼前这个新奇的玩意儿,心中半信半疑:“太平,这东西真能测出受灾区域?”
太平公主自信地说道:“母后,儿臣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但不妨一试。”
就在这时,大地又开始微微震动。众人紧张地盯着地动仪,只见朝向东方的那条龙口中的铜球突然掉落,正好落入下方蟾蜍的口中。太平公主心中一喜:“看来东方受灾严重,我们应立刻派人前往探查。”
武则天见状,虽仍有疑虑,但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下令派人按照地动仪指示的方向去探查灾情。不久后,前去探查的人传回消息,长安城东郊一带房屋倒塌严重,百姓伤亡众多。武则天这才对太平公主的办法信服,立刻下令调派物资和人手前往东郊救灾。
在太平公主的指挥下,救灾工作有序展开。临时避难场所很快搭建起来,食物和水也源源不断地发放到百姓手中。同时,太平公主还组织了一些懂医术的人,在避难场所中为受伤的百姓治疗。她亲自前往各个避难场所巡视,安抚百姓的情绪,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共同度过这场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