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地动仪转定乾坤(2/2)
在太平公主的指挥下,救灾工作有序展开。临时避难场所很快搭建起来,食物和水也源源不断地发放到百姓手中。同时,太平公主还组织了一些懂医术的人,在避难场所中为受伤的百姓治疗。她亲自前往各个避难场所巡视,安抚百姓的情绪,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共同度过这场灾难。
然而,救灾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食物和水的供应开始紧张,疫病也有蔓延的趋势。太平公主心急如焚,她一面派人去催促各地运送物资,一面让医官们想办法控制疫病的传播。
林澈在边关得知长安救灾遇到困难后,毫不犹豫地从边关调集了一批粮食和药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他还写信给太平公主,在信中详细说明了一些预防疫病的方法,如注意卫生、隔离病人等。太平公主收到信后,立刻按照林澈所说的方法去做,成功地控制住了疫病的蔓延。
在太平公主的努力下,长安的灾情逐渐得到控制,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正常。这场地震让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威望大增,武则天对她也更加信任。但太平公主心中明白,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宫廷政治斗争的风暴随时可能再次袭来。
经过这场地震,太平公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她决定继续支持工匠们进行研究,希望能制造出更多有用的东西,为大唐的发展和百姓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而林澈在边关也继续努力整顿防务,他知道,只有边关稳固,大唐才能长治久安。
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武承嗣听闻长安地震,心中暗喜。他觉得这是一个推翻武则天统治,自己登上皇位的好机会。于是,他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企图趁乱起兵,夺取政权。武承嗣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这场地震是上天对武则天统治的不满,是大唐即将灭亡的征兆,以此来蛊惑人心。他还勾结一些地方官员,招募军队,储备粮草,准备发动叛乱。
太平公主得知武承嗣的动向后,心中大惊。她知道武承嗣此举若成功,大唐必将陷入内乱,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她立刻将此事告知武则天,并表示自己愿意协助朝廷平定叛乱。
武则天对武承嗣的背叛感到愤怒不已,她下令太平公主和朝廷将领们做好平叛的准备。太平公主深知此次叛乱的严重性,她一方面与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一方面派人收集武承嗣叛乱的证据,准备在朝堂上揭露他的罪行,让天下人看清他的真面目,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林澈在边关也收到了武承嗣叛乱的消息。他深知武承嗣一旦叛乱成功,不仅会破坏大唐的稳定,还会威胁到太平公主的安全。他决定带领一部分精锐部队,秘密返回长安,协助太平公主平定叛乱。他将边关的事务暂时托付给亲信将领,叮嘱他们务必坚守岗位,确保边关的安全。
在回长安的途中,林澈一直在思考着应对武承嗣叛乱的策略。他知道武承嗣虽然势力不小,但大唐军队训练有素,只要战略得当,定能将其击败。他结合自己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
林澈回到长安后,立刻与太平公主会合。二人相见,心中感慨万千。短暂的相聚后,他们便投入到平叛的准备工作中。林澈向太平公主和将领们详细阐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众人听后,都觉得此计甚妙,纷纷表示赞同。
很快,朝廷的军队与武承嗣的叛军在洛阳城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林澈亲自指挥作战,他巧妙地运用战术,让大唐军队占据了上风。武承嗣的叛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战斗力远不及大唐军队。在林澈的指挥下,大唐军队步步紧逼,打得叛军节节败退。
武承嗣见势不妙,企图逃跑。林澈怎会轻易放过他,他带领一队精锐骑兵,紧追不舍。最终,在一片荒野中,林澈追上了武承嗣。武承嗣看着眼前的林澈,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甘:“林澈,你坏我好事!”
林澈冷笑道:“武承嗣,你妄图叛乱,危害大唐,今日便是你的报应!” 说罢,他挥剑刺向武承嗣。武承嗣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是林澈的对手,被林澈一剑刺中,当场毙命。
随着武承嗣的死亡,他的叛军群龙无首,很快便被大唐军队全部剿灭。这场叛乱被成功平定,大唐再次恢复了平静。林澈和太平公主在这场平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百姓们对他们感恩戴德。
经此一役,林澈和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稳固。武则天对他们的信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他们知道,宫廷政治斗争永远不会停止,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守护大唐的江山社稷,为百姓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和太平公主继续为大唐的发展努力着。林澈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在农业、水利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协助武则天处理政务,她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此时,一个新的身影逐渐走进了他们的视野,他就是年轻的李隆基。李隆基心怀大志,对林澈和太平公主的事迹早有耳闻,心中十分钦佩。他主动与林澈和太平公主结交,三人时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探讨大唐的未来。林澈和太平公主发现李隆基聪明机智,心怀天下,都认为他是大唐未来的希望。他们决定暗中扶持李隆基,希望他能在未来继承皇位,开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