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 凑钱(1/2)
吴尚荣住院的第三天牛池镇赶集。
凌晨,远在永红乡的吴尚荣的三个舅舅,每一个人从家里背了七八十斤玉米去牛池镇上买。
中午,卖了玉米的钱,加上身上从家中带来的少许零钱,每一家人凑了二十元钱,三兄弟专程跑去县城把钱交给江文英,说是拿给大外甥做医药费和伙食费。
江文英接过钱哭道:“荣儿这跟斗摔下去,可把叔叔们和舅舅们都摔穷了啊。”
吴尚荣不敢看舅舅们,把头藏在被子里抽搐。
“只要人保住就是好事,钱是人找的。”
说话的人是吴三叔,后面跟着吴二叔和吴小叔,他们今天又跟吴尚荣带了三十多个鸡蛋和二十多元钱来。
吴家三兄弟见到江家三兄弟,亲友们互相打着招呼。
吴二叔问江大舅:“江大哥,你们三兄弟今天下午怕饭都没有吃啊?”
“我们知道回去要赶夜路,早上出门时每个人都带了两三个麦粑。”
“每个人吃了粑粑已经不饿了。”江大舅说道。
是呀,为了把每一分钱都节约来给吴尚荣做医药费,舅舅们连三分钱一个的米粑都舍不得买一个来充饥。
舅舅们和叔叔们在医院坐了一个多小时,吩咐吴尚荣要听医生和妈妈的话,不要乱动,要好好的将养伤口,争取早日出院。
然后,大家就告辞了……
吴二叔和江大舅等人走在回牛池镇的路上,又在商量凑医药费的事情。
吴二叔说:“怀三哥(吴定怀)说,给云队长和高支书以及村长等人说一声,开一个免费申请,请队长、支书和村长签字盖了章后,交到公社和县医院审批。”
吴三叔道:“这件事情还要麻烦怀三哥去跑,他能说会道,善于结交朋友,村上和乡上的干部都要卖他的面子。这件事和以往他为大嫂家办的事,只有等尚荣他们长大了慢慢地感谢他。”
吴小叔道:“报销医药费按大嫂家这种特困户,应该可以评一级免费标准,到时可以免去百分之六十的医药费,可以节约好几十元钱。”
吴三叔说:“我问过医生,前后至少要做上一个月的医院,要花上三百多元,现在江大哥他们几兄弟和我们几兄弟一共凑了一百二十多元了,加上报的药费(假若申请能批准),现在将近有了两百元钱。”
“但是,即使如此,都还差一百多元钱的窟窿补不起来。现在江吴两家人可能没得哪个小家庭还拿得出一块钱,那大家说一说剩下的钱怎么办?”
“当然,现在还有一个办法是我们七家人每家去生产队预支二十元钱,年终决算的时候扣除。但这样一来,年终决算时,本来就不多的钱,到时就更少了。”
“关键是一家人一年辛苦到头,就盼着年终那几十元钱给娃娃们买一件新衣服,这一下子少了二十元钱,每个小家庭的内部就要闹意见。”
吴大舅说:“是不能动那笔钱,动了每个家庭都不得安宁。现在唯一可行的是,我们江吴两家一共七个男子汉,一起上老林背吊柴卖,每个人一天按规定,农忙期间找钱每天扣一元二角钱给生产队,现在还有六七天才到农忙秋收时节。”
“所以,开头几天不用交给生产队。这样,七个人突击背十多天吊柴,估计就可以把钱凑齐了。”
吴二叔苦笑道:“这确实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可能是江大哥家几兄弟早就在家商量好的了。行,就按江大哥说的办法整。”
“从明天起,我们江吴两家七兄弟上老林背吊柴。当然,柴砍好了,可以在老林里找一会儿天麻,万一运气好,每天找到两窝天麻,就可以少背几天柴了。”
于是,江文泰、江文明、江文忠三兄弟当天晚上,就同吴定发四兄去了吴尚荣家,当天晚上,他们就把柴刀、背架准备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