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相遇(2/2)
陈耀东终于还是没有想起对方是谁,就被一个似曾相识的问题打断了思路。
“我找到了一点灵感,想着回来梳理一下。”
刚才在杂志社门口已经和门卫大爷串好了‘口供’,所以面对同样的句式,陈耀东甚至都不需要去编借口,可以张口就来。
“真的?不错不错,那你这效率还挺高的。对了,要不要跟我们编辑探讨一下?说不定我们还能给你提供一些新的灵感呢。”
“这个……就不用了吧,我习惯自己一个人思考,如果有太多想法,可能反而会干扰我的创作。”
陈耀东直接拒绝,甚至理由都不需要找。
问话的编辑也没坚持,或者说,被拒绝他反而觉得正常。
因为事实上很多作家都是如此,鲜有好的作品是通过集思广益写出来的。
“嗯,那你加油,另外你的《牧马人》会放在下一期杂志的头版发布……”
因为有门槛,坐在轮椅上的青年并未走远,而且他只是脚不好,耳朵却是正常的。
他听到了刚刚和自己有过点头之交的年轻人和这杂志社里一位编辑的对话,于是不免好奇的回头看了一眼。
碰巧这个时候,陈耀东也鬼使神差的朝他看来,两人的目光第二次交汇。
但是这一次,轮椅青年那呼之欲出的名字,终于是在陈耀东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
‘史铁升!’
“那人叫史铁升,在后面给他推轮椅的是他父亲,听他父亲讲,史铁升的双腿是在下乡的时候受的伤。”
这位编辑注意到陈耀东的目光之后,向他介绍了一下:“这次他们父子过来,也是和你当初一样,打算绕过邮局,直接向我们编辑部投稿的。”
陈耀东收回目光,好奇道:“我能问一下,他投稿的作品叫什么吗?”
这位编辑并未留意陈耀东的话里用的是他,而不是他们。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他拿起史铁生父子的投稿念道。
“谢谢!”
陈耀东并不记得史铁升的这篇作品,他只记得对方的《务虚笔记》和《我与地坛》。
原因是,这两部作品后来都进行了影视化改编。
前者被拍成了电影,后者被拍成了纪录片。
当然也可能不止两部作品被改编,只是恰好陈耀东就听说过这两篇。
不管如何,今日在这杂志社和史铁升的点头之交也算是一种缘分,如果下次再有机会遇到……
那就下次再说。
……
“《牧马人》。”
已经出了杂志社门口的史铁升默默在心里记住了这个书名。
他已经决定了,等下一期《燕京文艺》发表后,他会第一时间买一份来好好读一读。
因为他很好奇,那个看着就比自己还年轻的年轻人,究竟为什么值得《燕京文艺》的编辑如此看重。
……
这边,陈耀东辞别编辑,回到宿舍,没有电子游戏的他,只能翻出纸笔,开始梳理灵感……啊呸,重新给三姐写信。
但是他买了两个信封。
一个用来装信,一个用来装画。
一封寄给亲人,另一封也寄给qing人。
且当天下午,陈耀东赶在邮局下班之前,就将两封信一起寄了出去。
PS:我是秦始皇,打钱!